三、儒家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之用
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本身就调整了这个论式。
它也不是针对中西的调整,而是调整他们自己在解释现代西方跟他们中世纪的关系。过去的解释,都是反中世纪的,把中世纪形容为黑暗社会,强调要“走出中世纪”。为什么?因为中世纪愚昧、黑暗、教会掌权。启蒙运动那著名的号召,叫做“解除上帝魔咒”,就这个意思。人好像被上帝下了蛊或催了眠,犹如童话故事中公主被巫婆下了咒语昏睡了,王子亲吻她才能醒过来。整个欧洲也是这样,被上帝催眠了,昏昏沉沉跟着教会跑,只晓得崇拜上帝。启蒙运动之后,人才张开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这才重新看到世界。所以黑暗的中世纪,理性开展出来的现代社会,两者正相对立。过去西方的历史解释模型基本是这样。
但大家慢慢就发现,现代西方的很多的东西,包括科学的创造,如牛顿三大定律,是因破除宗教迷信以后才出现的吗?不是的。因为牛顿本身就是非常坚定的有上帝信仰的人,他发现这些定律,乃是要寻找上帝创造这个宇宙的规则。这一类的新解释是在说明什么呢?说明现代跟传统之间也不是断裂的、逆反的、革命的关系,其间有很复杂的连续性。
大概50年代以后,西方开始有这样想法。我们的学者也开始运用这种想法来处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之关系,说传统很多看起来新的变革,实际上仍有传统的脉络。
到70年代,这讲法又更强化了。因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其实有中世纪以来的思想渊源。著名的韦伯的论述,即是说资本主义有其基督新教的精神脉络。
换言之,传统不但不是要被打倒的东西,传统跟现代之间还藕断丝连,有非常复杂的关联。此外,传统还是造成现代、现代之所以如此的一个内在的根本,这样一套讲法。这个论述更进一步,更强的就是讲:传统不但是“现代之所以为现代”的根据,而且若把这些传统因素更好的发挥了,就可以让我们的现代更为健全。
这就是后来称为东亚儒家经济的论述,说亚洲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崛起,得益于它的儒家传统与身份,所以儒家文化圈跟亚洲的新经济圈它是合一的。可见传统可以帮助现代,在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上有很大的价值。
现在当然纯粹从经济上讨论传统文化价值的人不那么多了,但最近这些年我们开始又谈“普世价值”啦。认为儒学不是只有历史性,不是只局限于中国或中国古代。它在那时候产生过作用,可实际上它对所有社会的人、全世界的人都能产生作用,所以儒学有普世价值。
这些讲法都是对“儒学只是一个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不能作用于现代”的调整。慢慢我们现在可以承认儒学对现代社会确实可以产生若干作用,如经济上的作用,现在已经论述很多了,甚至学界还有人提出“两种资本主义”。说一种是欧洲型的资本主义,其精神是新教伦理;亚洲型的东亚的资本主义,内涵则是儒家文化等等。
我不完全承认他们的讲法有道理的,但这些讲法其实都在解答我们今天的问题。今天的问题是“儒家在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用?”,在经济领域上,他们其实已做了很多答复。
陈焕章是中国最早在哥伦比亚读书的博士,当时就写了一本《孔门理财学》,从现代经济,就是亚当·史密斯以后的这种经济形态,来解释儒家可以有什么作用奏此以后,这种讨论可说汗牛充栋,从孔门理财学到80年代蔚然成风的儒家型经济、东亚经济、儒家经济圈、华人经济网络等论述,都在谈这个。
过去大家认为儒学影响最大的是政治领域,所以常追问:现代不走君主政治的路了,儒学还有什么用?现在这些论述,则似乎在说:即使政治领域没用,在经济领域,儒家还是顶有用的。
各位看哪,儒学的身份颇有变迁:原先我们觉得它是帮凶、是工具、是完全不适合现代的古老陈旧之物。后来改变了,说儒家与我们现实经济体制跟资本主义社会可以高度结合。
事实上,不是儒家本身有变化,而是因为我们社会的需求改变了。
早期我们追求现代化,把现代化认为是对的、好的。只要是跟现代性相矛盾或违背的东西,我们都认为它是错的,所以我们用尽一切可能,设想一切理由来抛弃儒家。这是我们当时的社会需要。
所以在当时,儒家承担了!----儒家最大的功能是什么?是儒家成了整个社会的泄愤对象。一个人受尽了委屈以后,他需要找一个泄愤的对象。这时候,人通常不会说是因为自己笨、不争气,总是怪东怪西。所以你会发现一个人没办法的时候,老是“怨天、恨地、骂爹娘”。爹娘不好啊,生的时地不好啊,总之不是我的错,我充满了委屈,都是你们害的。我们过去讲儒家,就属于这种,要由儒家来承担我们所有的委屈,做我们的泄愤对象。所以我们找尽了理由来说儒家有这个那个问题。
四、现代社会大顽疾
可是现在却已倒转了批判的矛头。现代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儒家可能越来越好、越来越重要重要?它在经济或其他一些领域,好像可以提供我们很多资粮,帮我们变得更好。主要是因我们的需求变了。经济学是讲供给面和需求面的,儒家供给我们什么东西,我们不见得需要。必须有需求,我们才会去找,才希望儒家提供一些东西给我们。
而我们现在的需求是什么呢?现代化这么久了,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社会的弊端却越来越明显。中国走这条路也有一百年历史了,由信仰跟口号层面看,当然都说是进步了、文明了。可实际上现代人越来越不快乐了。这才是我们存在的现实。这基本上包含几点:
一叫做“人心忧苦”。每个人活着都不愉快。一个社会,越现代化,它的大众心理学书刊一定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社会中人人都心理不正常,沮丧、压力、疏离、空虚、无意义,弥漫我人心头。北大、清华、北师大,每年都要有好多人跳楼,整个社会的青少年自杀比例则越来越高。大家都非常忙,因为社会这个机制滚动起来,就让大家忙个不了,生命在其中消耗很多。但是每个人又都没什么成就。这是所有人的感觉啊!各位想想,苏东坡会比我们忙吗?但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出来。苏东坡、欧阳修他们也做官也做事,当时他们交通工具又不发达,被贬官一下得走好几个月。但他们写了多少精彩的作品?。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忙得不得了,然而每个人都没有成就。每个人都觉得压力很大,有很多挫折感,人跟人的沟通又有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丧失了意义的追求,忙来忙去常常有时不知所为何来,不晓得我们这个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这个意义的追求常被我们忽略了,或者无暇顾及。
现代社会中,还有个特别可怕、比过去所谓专制社会更恐怖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科层体制”。科层体制,在社会学中一般称为官僚制度。官僚制度过去只在政府中,但现代社会把它弥漫于一切组织,所以学校也是这样一套、医院也是这样一套,乃至协会、学会、公司无不如此。这一套组织是“左右分科、上下分层”的,人被塞进一一个位置里去,属于单位,且属于单位中的某个位置。过去除了政府管我之外,人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你是没有的,你被这个空间完全吃掉了,被这个网网住,被组织压迫住。所以人特别苦恼、烦闷,人跟人之间又没有办法沟通。我们所有的精力被这个科层体制剥削光了、压榨光了,工作之于的闲暇已非常之少。所以你不要说在工作中能不能做意义的追求,工作之于你要进行意义的追求都非常地困难呢,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第二是“欲望的侵逼”。我们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很特别,它鼓动欲望,刺激消费,然后扩大产出,再让你不断继续消费。我们人生都有些基欲求,如要有工作,要吃饭,要买房,要娶老婆等等。人被这些基本欲求所压迫就已经受不了啦,何况你还越来越多。本来可以骑单车就行了,但现在你还想买个汽车;买了小汽车,隔一阵又想换大车。刚开始有小房子就很乐了,但慢慢又想换大房子。这些欲望不断侵逼你,让你必须不断追着跑,被压迫得没办法。现在社会上为什么权、钱横行呢?就是因为它本身即是个欲望的逻辑起的作用。
三是整个社会的败乱。这个社会体制不健全,且在混乱中,一直在“社会转型期”,改来改去,政令、法规都不健全,以致在这里面大家都在钻空子、找机会。这么多的贪腐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体制、制度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而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所能改善的。人在这样一个体制中,力量很小,无可奈何,所以更加深了我们的痛苦。
第四是什么呢?就是环境的破坏。工业革命以后的发展,看起来使人增加了很多幸福。科技发达,越来越能够利用自然物资,但实际上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伤害非常大。青山绿水早就没有了,中国满是雾霾。这些都不用多说了,每个人心知肚明,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就是这样的,生态问题非常严重。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科技的奴隶。本来是使用科技产品作为我们的工具,但我们完全不能离开它,甚至被它所牵制。设想今天若没有电,那我们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现在人每天都拿着手机,手机本来是我们的工具,可是如果你忽然间离开了你的手机,你看看,大部分人就都要心慌了,就无所措手足啊!
正因为现代是个这样的社会,所以我们想要改善它时,必然会想要求助于各种非现代的思想。西方人,会重新去想宗教。工业革命、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人把宗教丢了,或者认为要脱离宗教才能发展;现在却发现一个纯粹的理性人是非常可悲的,丢失了感性,乃至生命本身。他只有头脑,没有生命,那要怎么样把生命的这种感觉找回来呢?从存在主义以降,基本上都是这个思路。
讨论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家,如丹尼贝尔这些人,则就会分析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而其出路,解救的方法是什么呢?他就重提宗教,认为人要重新跟上帝和解,重新从宗教中再得到内在滋养,否则人会疯掉的。
总之,在后现代情境中,大家对于要怎么解决现代社会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有非常多答案。有些思想家强调宗教,像我刚刚介绍的;有些强调生态,呼吁我们跟地球或大自然和解。让生态得以休养生息,不要再继续进行现代性的破坏,并减少工业跟科技的使用,这样才能让生活渐好。
有些思想家则认为,除了反省这些还不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已经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生命观是种机械的生命观,把世界想象成机器,人也是跟机器一样。我们工作时就常想象自己是个小螺丝钉,对不对?国家是一个大机器,社会也是大机器。我们用这种机械的方式来思考生命,这是不对的,故应重新调整我们的人生观,回到古代那种有机的生命观,而不是把自己模仿成机械。
还有一些人又吸收了西方哲学中一些旁支的,如一些小的信仰体系,基督教之外的其它信仰,甚至巫术。各位看,包括《哈利波特》以来的这些东西,为什么在最近这些年又流行了?《魔戒》《哈利波特》等这些,巫术已经从过去完全负面的形象改变了,它提供一种新的想象、新的可能、新的思想资源。
同样的,也就在整个大思潮底下,中国传统的佛教、道教、儒家也被大家认为或许可以在这其中找到一些对治、疗愈现代社会疾病的药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