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理想

2015年03月11日16:20   文化专栏  作者:经济观察报-书评  

【编者按】长期以来,男女关系在国人眼中被视为是协调互补的关系,阴阳调和、阴阳互补深入人心,很自然便将某些特征归为“男性气质”,另一些特征归为“女性气质”,并认同气质的形成是天生的。要真正实现男女性别的平等,首先要放弃这样气质分化的观念,男人,女人,不是一种性别,而应成为一种理想,可以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塑造自我的理想。

题图 题图

文/新浪专栏 文化谭 李银河

  男女是平等的

  一位女医生说:“我听到很多女人说,来生不愿再做女人。可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受到什么歧视。我们医院,女职工占五分之四,医学院也是女生多。因为我们是女性为主的单位,各科科长女的占一半以上。当然,男干部比起他们在单位的人数比例还是要大一些。” “我认为我们的社会在男女平等方面做得很好。作为女人没感到受到什么压抑,也没有自卑心理。我们家从小宠女孩,我外公就是喜欢女孩,父母又是喜欢女孩。我接触的夫妻都是女的比男的强,心理上都跟我差不多。当然,要是有人想照顾我,我也很乐意。”

  “我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男孩能干的事,我们都能干,甚至连体力劳动也不甘落后,一点也没有表现自己女性特征的意识。

  下乡劳动时,男的挑多少稻谷,我也要挑多少,还觉得特别自豪。”

  一位在单位担任基层干部的女性说:“我们单位是女的多,最近才调来一个30多岁的女的当一把手。在单位倒不一定看是男是女,主要看会不会搞关系。有很多人都是靠拍马屁上来的,靠送礼。我这个人太直了,所以总是到不提实在说不过去的时候才提拔我。”

  “‘文革’期间,我中学毕业后分到建筑工程队,正赶上宣传‘男的能干的女的都能干’。队里搞‘三八女子泥土班’,我们就成了第一批女泥工,爬脚手架等等什么都干,没有禁忌。男孩干的活我都干,没有女孩意识。和男孩唯一的区别是不骂脏话。”

  有的女性并没感到受压抑,但她们不是把这种处境归因于男女平等,而是归因于自己没有去和男人竞争:“我没感到因为是女人受到什么压抑,可能跟我自己不求当大官飞黄腾达有关,我没有干大事业的欲望。” 女性在家里的地位同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关系紧密。一位女性这样谈到这二者的关系:“我丈夫劝我要在单位争取仕途,或者争犬钱途’。于是我就开始追求在单位被提拔,管钱,争取多拿奖金。我结婚后一直工资比他高,他对我就比以前好多了,不会太‘大男子主义’了。”

  “在我家里是男女平等的。我俩的家务分工不是封闭性分工,是开放性分工,谁有时间谁就做。”

  不少女性认为,男女大体上是平等的,但在某些不太重要的方面,略有不平等的感觉:“我在工作中没觉得男女有什么区别,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只是在调动工作时能觉出来男的容易女的难。” 一位离婚女性说:“过去我没觉得有不平等,尤其我们单位女同志多,所以没觉出来。可离婚以后,别人都同情我,好像一个女的没有个男的就不行似的。现在谁一跟我提这个我就反感。我的婚姻失败就是因为我太依赖男的了。别人的同情在我看来就是不平等。”

  也许正因为不少中国女性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男女不平等的感觉,所以她们对于女权主义的看法似乎总带点否定意味,这一点已引起一些西方女权主义者的注意,她们对其中的原因疑惑不解。在我访问的女性当中,有些人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就有偏差,以为闹女权就是要女人掌权来统治男人,例如,一位女同性恋者说:“我赞成女权主义。我觉得女人应该统治男人。”她还说:“男人自私、肤浅。我看到的男人都不行。”另一位女性虽然观点与她相反,但二者对女权主义的理解似乎是一致的,她说:“我不赞成女权。我觉得女的闹女权显得没水平,一点生活的情趣都没有。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有人每天挨打受骂的,搞女 权我也赞成。”

  男女的不平等

  女性对男女不平等的感受可以分为社会不平等、家内不平等和心理气质上不平等几类。首先看她们对社会不平等的感觉:一位中年女性讲了她母亲那一代人遭受的不平等和她们的反抗和追求:“我妈刚生下来的时候,我外公在帐子里露了个头,问了一句话:男孩女孩?一听说是个囡囡(南方话:女孩),就说:溺死她。姥姥听到她劈里扑噜在马桶里挣扎,怪可怜的,就抱她出来。后来哥哥们都上学去了,家里就是不让她上学,她就一直在教室外面偷听。家里看她那么执着,终于同意她上学,她因为好多知识都偷偷学过,连连跳级,后来去上了师范。我认为,中国好多女性如此要强,就是千百年来压抑的反弹。” “咱们国家的妇女地位相对于GNP水平是相当高的,但是从绝对情况看,妇女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妇女现在已经能够参与主流社会的活动,但是妇女参政水平还很低,我看中国在30年、40年甚至50年里都不可能出现女总理、女国家主席。在我看来,参政是提高妇女地位的最重要目标,因为那是决策权力呀。”

  “我认为建国以后提出妇女走出家门,从表面上看做到了男女平等,但是很虚假,并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发生变化。从中国家庭的现实看,女人地位还是低的。男女在外面干一样的事,回到家妇女还要多干一重家务。西方有人羡慕中国妇女地位高,可我看到的情况是,有一个女的嫁了一个三代单传的男的,因为生了一个女孩就自杀了,为这种事自杀、受虐待的多的是。正由于以前表面上的地位提高,才有了80年代的退步:工厂裁员先裁女的,因为照顾妇女的硬性规定没有了。这是对前几十年的否定,就像否定人民公社一样。妇女要平等,要提高地位,就要先回到市场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女人要靠自身觉悟的提高,女人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重要。社会给妇女提供的机会当然也很重要。”

  “我觉得女性的地位可悲。虽然公关小姐一类工作可以找到,但这个社会实际上还是一个男人的社会。”

  “我觉得男女不平等。女人要和男人获得同样的社会承认要付出得太多。婆婆要求我是个好媳妇;丈夫要求我是个好妻子;工作中男人认为女人天生不成。女人要得到同样的承认,一定要比男人做得好才成;男女做得一样时,别人一定会先给男的晋级;在我比男人强时,他们忌妒我,但是他们不是我的对手。”

  “我觉得劳动人民阶层的妇女地位很低,知识分子阶层妇女地位高些,但还不是很高。农村女人就是男人的泄欲工具,传宗接代的工具,有些女人自己也这么看自己,生个女孩就很自卑,生个男孩就趾高气昂。”

  “女性本身也在变化,现代西方的女性和19世纪的淑女已经不一样了。中国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渴望》里的刘慧芳,就证明人们对女性的要求还很传统,刘就是典型的中国淑女形象。”

  一位当过大学教师的女性说:“我觉得妇女的家庭地位提高了,社会地位没提高。那次评职称,我分数最高,但系里根本就没把女老师当回事。评职称时,女老师只是陪衬,好像是他们给我们点恩惠、恩赐一样。这还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他们成群结伙,没把女人当回事,没把你当对手。”

  一位争得孩子抚养权的离婚女性说:“我认为妇女地位不高。离婚条款对女人不利。过去男方每月只给40元抚养费,现在也才是60元。”

  “一个离婚的男的找未婚的女的就很好找,离婚的女人要是找个未婚的男的,人们就觉得这男的亏了似的,这最能说明妇女的地位。离婚的女人再婚被叫作‘二锅头’,意思是说她不是黄花闺女了。我知道很多女的就是因为再婚不容易才不敢离婚的。”

  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明显不公正的事例是招生分数线的不平等。一位重点中学的女教师说:“我们学校为了多招男孩,有一次把女孩的分数线提高了三分,结果家长造反了,我们不得不把那些够分的女孩也招上来,结果那个年级学生总数就超过了其他年级。”

  其次看家内夫妻间的不平等感受:

  女性家务负担超过男性还是多数中国家庭的基本生活图景,一位在农场工作过的女性这样讲到自己的家务负担:“自从结婚生了孩子之后,我就咬牙把所有的家务事都担了下来。我带孩子,他在外面拼命干活,就为了改变人们对我们未婚先孕的看法,为了再有出头之日。后来他当了班长,团支书,入了党,我也入了团,这下才翻过来了。可是这就成了习惯,家里的一切事都是我做。他变得懒极了。我就为他服务。”

  一位女性讲到她对丈夫完全不分担家务的反感:“他早起晚回,把家扔给我。晚上就知道抽烟看电视,星期天睡大觉。我不舍得睡中午觉,我们三个人的衣服都是我洗。每天就像上了弦一样。”

  有的女性抱怨男人像管小孩一样管束她们,一位女性这样说:“我和他没有亲密感。他不爱多说话,总是一副正人君子、光荣的共产党员的样子。他和我距离很远,从不开玩笑,不说下流话。我往那儿一坐,他就说:坐正了。他还不许我白天上床,吃饭也不许说话,什么书都不让我看。”

  第三,不少知识女性并没感觉到外在形式上的不平等,但还是能感到有一种心理层面的、微妙的不平等:“从知识女性角度看,社会平等对我们来说不是很大的问题。从发挥自己的才干、创造自己的生活天地上,没感到来自男性的压抑。但是在观念层次上对女性的歧视还是存在的,尤其在学术界。学术界的男性中心比其他任何一界都顽固和明显。

  我时常感到,对于那些从女性出发的观点,男性会嗤之以鼻,好像不屑与你争似的。女性总是不自觉地更重视人和感情,因此常常会有被攻击被伤害的感觉。社会逻辑的男性化在学术观念上是根深蒂固的。”

  “我认为男女是不平等的。我生活在男性的社会圈子里,感到他们给我一种压力,是无形的压力。不是他们不尊重我。我爱人天天做饭,给我买化妆品,做得都很好。但我觉得他们骨子里都是大男子主义。一个男人这样对我说过:我不可能跟一个女的很严肃很深刻地谈什么。他们觉得女的和他们在智力上没法对话。有一阵我和几个要好的男友天天辩论,他们就说,你是例外,你举出几个身边认识的女的是值得我们佩服的。我的确举不出几个能使他们佩服的女性。另外,他们给我一种压力,好像他们能在社会上做事,我在这方面没有他们那么多的能力和精力。”

  “我在社会上、经济上、自己的专业上都能自立,但还是存在着感情的饥渴。他(情人)对我算是很专的了,可我还是有不安全感,心悬在那里。我最软弱的地方就在这儿。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去投合他,转回头一想又不舒服。对心理上的依赖感、安全感要求很强。”

  “我在体魄强大的男人面前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好像缩小了似的,心理不平衡。我喜欢本质上非常‘男人’行为上却很温柔的男人,要是特别张狂就可笑了。这种感觉跟力量有关。”

  一位曾在月经来潮以后陷入过自卑感的女性说:“我就那样很沮丧地生活了两年,觉得当女孩特别不好,当男孩多好埃我还想,一辈子一共要来多少次月经啊,还不如一下都来了,然后就没事了。我觉得自卑,觉得和男孩生理差别那么大,加上我痛经很厉害,觉得比起男人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不得不把雄心壮志扔一边去。我一直觉得男人在生理上是优越的。”

  “我从高中起就觉得男孩和女孩不可同日而语,觉得他们水平高,想和他们聊。我也不怕人说,说实在的还挺得意的——喜欢你的男孩多嘛。”

  一位中学女教师这样分析男女两性的能力:“女孩逻辑思维不如男孩;数理化不如男孩;对感情的要求多,而且比较早。但是好学校的女孩谈恋爱现象并不明显。虽然学习分数比男孩高,但是灵活运用方面不如男孩。有一次,学校给我布置任务,让我出的考题能多招些男生,这对我来说并不难,因为如果我照课本出题,就会有较多的女生考上来;如果我出需要灵活发挥的题,考上来的就会有比较多的男孩。这个我是有把握的。”

  一位女画家说:“我同意那句话,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同样的事,男人能做,女人做起来就难。比如说出画册、办画展,一个男同志就能一次两次地请客,把有关的人都请到,把事情办妥;要是我来请客,肯定会谣言四起,弄得你没法做人。”

  “我觉得社会上有些说法对女人特别不公平,比如有句话说‘最毒不过妇人心’,可是在这个男人的世界,女人要是不狠一点就斗不过男人。比如说《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那些妻妾,《红楼梦》里那些女人,不坏就活不下来。你要当林黛玉、晴雯就活不下去,只有像探春、熙凤这样的狠心人才能活得好,只有像宝钗那样圆滑才能让老太太喜欢。社会上对女人不理解的太多,责难也太多了。”

  “女性常常被感情所困。女性对男性的依赖究竟是源自本性的东西,还是社会加给她的?是应该改变的,还是应该保留的?女性在社会在经济上都可以很独立,但在心理上却希望依靠男性,崇拜他。在男女关系中,双方都从心底不接受平等的朋友关系,女性比男性更不愿接受。女性好像在心理上有这个需求。就因为这个,女性感情脆弱,很容易受伤害。有的人可以显得很潇洒,男女保有各自的生活空间。

  但是女性用情专一,一旦用情就收不住,变成滥情,能收放自如的就不是情了。我对女性的这个特点感到困惑:这到底是女性的弱点,是精神完善的大敌;还是个优点,应当保持?”

  一位在文化圈里很活跃的女性说:“这个城市里单身女人的圈子很多,我去参加过一些聚会活动。她们素质高,知识修养和情感的丰富程度也都很高。但是她们很多都有心理创伤,聚在一起话题不离男人。她们总是每人讲点自己的经历,然后就开始痛骂男人,骂得痛快淋漓。可越骂越说明你离不开男人。我觉得人没有安全感就容易偏激。我的感觉和她们不一样。我对这种聚会的第一个感觉是,女性真的离不开男性;第二个感觉是,她们的交谈有正反馈作用,增加对男性的怨恨心理,激发恶意,使得心理变得不健康。”

  还有一些女性在两性差别问题上持有典型的本质主义的看法:“男人和女人是那么不一样,男人是自我中心的、强悍的、进取的;女人是利他的、柔弱的、守势的。就像《太阳浴血记》里面所描写的那一男一女。”

  “我在和男人相处时会不自觉地改变自己,如果他很温柔,我就温柔;如果对方狂暴,我也会变得狂暴。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有力度的,女人就是柔情似水。既然人分成两性,就该各司其职。”

  “即使是女强人也应当有女性的温柔,要打扮自己,像个女人的样子。”

  态度与策略

  女性在对男性的态度和策略上有很大差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第一种是主张争取男女平等,学会与男人平等相处:“我觉得妇女的社会化过程和目标都有性别歧视。人的素质太低,没学会平等相处。男强女弱这类话语都是等级制的产物,我特别不喜欢‘夫管严’、‘妻管严’、‘女强人’、‘女性雄化’这类语言,我觉得这不是科学的概念。新型的两性关系应当学会平等相处。”

  “我觉得城乡妇女的地位不一样,但是不管在城在乡,地位是由自己决定的。无论在家里,在单位,要把握自己的地位,全靠自己。女人不应该依赖别人。与其依赖别人不如依赖自己。”

  “婚姻靠怜悯保持不住,非得自己有力量,能同对方匹敌,才能保住婚姻。”

  第二种是承认男刚女柔、男强女弱,在男性面前取退让的姿态:一位资质非常出色的女性有自己的一套处理男女地位关系的原则:“我不和男人争。很多文化层次很高的男人喜欢我。我只看不写。一方面是因为我很懒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不功利,不和他们争。”这位女性的大致还是出于直觉的男女地位关系对策,在我看来是颇具启发性,也颇具文化意味的。如果对她的直觉做一点理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她态度中的几重含义:第一,女人实际上具有和男人相等的智力和能力去做成任何事情,她至少是善解人意的,她对事物能够有和男人一样的理解力;第二,不愿对男人造成威胁,包括智力上的威胁和机会上的威胁。

  虽然男人希望女人懂得他们懂得的事情,但如果女人显得比他们强,他们就会感到不舒服,尤其不应和他们争夺有限的机会,否则他们会更不舒服;因此,一个成功的女人(注意:不是成功的人,而是成功的女人)是明明有能力有机会超过男人而故意不去超过他们的女人。调查到的这位女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许多男人感受到她的魅力,追求她,赞赏她,她是一个在做女人方面极为成功的人。然而,她的原则是对女权主义的一个挑战:一个女人应当去做一个成功的女人,还是应当去做一个成功的人?也许我们应当改变的是环境,是社会——把一个做成功女人和做成功的人是相互矛盾的目标的社会,改变为这两个目标不再矛盾的社会。这大概正是许多女权主义者追求的目标。

上一页12下一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男人 女人 性别 气质 分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