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黄帝来自有熊氏,而玉熊龙是有熊氏象征的假说成立,黄帝就不是河南濮阳人,而是东北人了。那么,传说中的黄帝应该是哪里人?
【龙自何方来】
传统观念认为,中原才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但龙的原始形象商代以前不见于中原(至少是埋掉后失传了),而此前有浓厚玉文化的地方,目前中国境内只发现两处:东北的红山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太湖东部浙江余杭县周边,距今约5300年—4200年,以最早发现遗址的余杭良渚得名)。
从出土文物的器形上看,红山文化圈的玉器不但数量大、类型丰富,而且工艺水准明显要远高于良渚文化。当代考古学大师苏秉琦先生曾提出:“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与之相应。”
当前的考古证据表明,玉猪龙出现在中原地区,应当不早于商代。商人起源众说纷纭,有中原土著说,有东夷说,有西来说,但越来越多人类学证据支持北方起源说。
体质人类学家发现,殷墟商人中上层墓葬人骨特征与平民人种差异较大,他们更接近东北地区的古人,即接近红山文化古人。而此类古代种系从未在商代以前出现在中原地区。人类学家还发现,红山文化以及其后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古人,其种系特征较为单纯,与其他东北地区的古人接近,被称为“古东北类型”。
不过,青铜时代早期,一种最早出现在内蒙古中南部鄂尔多斯地区的种系开始出现在赤峰、辽西地区,到了青铜时代晚期,“古东北类型”种系在这一区域近于消失。几乎与此同时,他们陆续出现在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等区域。
“古东北类型”种系的人群在离开故地后,玉文化在当地并未消失(辽西地区盛产岫岩玉),但玉龙却消失了。中原这时开始出现了玉文化。并且,这些玉器多非中原本地玉石雕琢而成,而是用东北岫岩玉或和田玉(东北岫岩玉与和田玉成分很难区分,故有专家认为它们是和田玉)。
人类学家用古DNA技术分析殷墟商人与同时代其他古人之间的遗传学关系发现,商人与内蒙古赤峰地区青铜时代早期古人接近程度最高,这进一步支持商人北方起源假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破解商人的父系基因密码,对比红山文化古人的父系血统,可以更深入地判断商人的父系血统起源。
如果DNA技术证明商王朝的统治阶层来自北方,那么与权力象征紧密相关的玉龙乃至龙图腾,应该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圈带入古中原的。
红山文化的父系血统基因标记为N1*,这一遗传标记尚未被在当前破解的中原和江南古人的基因库中发现。有可能是红山文化古人或其兄弟族群从北方农牧交界地区带入中原,并进而带入江南地区。
今天,这一遗传标记广泛见于包括汉族在内的东亚诸民族,尤其以藏缅语系的彝族和珞巴族最高,比例可超过30%。基于当前的小样本量研究,不同地域汉族之间差异较大,广东汉族最高,可达15%,其他地方要低于10%。
而该基因家族万年前分离的兄弟家族,则广泛见于从西伯利亚东北到欧洲西北部的欧亚大陆北部区域。比如东方的雅库特人多数是此类型,芬兰人60%+,俄罗斯平均20%,北部俄罗斯可达40%。
俄罗斯帝国的“始皇帝”留里克家族便属于这一兄弟基因家族。只是在基因家族大迁徙的年代,他们可能尚未学会雕刻玉龙,或者生活环境没有玉石,否则,没准今天的俄罗斯人也会自称“龙的传人”或“猪的传人”。
【侯德健惹的祸】
以野猪为图腾在世界史上并不鲜见。在原始狩猎民族中, 野猪是人们惧怕、崇拜的对象。农耕民族驯化出家猪后,并未影响图腾观念。比如珞巴人的米古巴部落神话中, 猪的形象是氏族女性始祖, 是生育和繁衍的期望。除了传说, 珞巴族还有与猪有关的祭祀仪式、宰杀禁忌等。
中国境内除了满、苗、珞巴、傈僳等民族都曾以猪为氏族图腾或存在猪图腾崇拜遗迹外,北方汉族地区也曾有类似习俗。《山海经》中有关于今天山西、河北及东北广大地区以猪为图腾的记载。伏牛山、桐柏山地区的先民也以猪为图腾。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曾有埋葬猪骨的习俗, 来源于猪与地母的认同,这种习俗可以看作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方式。出土了石头堆塑猪龙形图腾的“华夏第一村”兴隆洼,就有人猪并穴埋葬的风俗。其中一个地位特殊的墓主与雌雄两头猪同穴并列埋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志军研究员也认为,那两条C型玉雕龙的出现,说明早期龙并不一定源于对自然神的崇拜,而有可能还是那时的动物崇拜,如野猪、麋鹿。
从六七千年前的猪到今天的龙,其逐渐定型完备要比我们通常的印象晚得多。汉以前的龙还是没有长出鳞片的走兽,大体到了唐宋时代,龙才定型为我们熟悉的龙的形状。但龙爪、龙尾、龙首、龙须的形状此后一直在不断变化。
我们无法准确得知大体在什么时候龙开始成为权力的象征。传说周公旦(公元前1100年)所著的《周礼》中规定“五爪天子,四趾诸侯,三趾大夫”。不过《周礼》实际是西汉末王莽时期(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刘向和其子刘歆的伪作。
自汉代始,龙开始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其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最终在明清两代龙的使用权被皇室垄断,成为至高无上的帝王象征。
历史上龙从来没有成为中国的象征,更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为中华民族是辛亥革命后才构建的概念。它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更晚的事——1978年,台湾音乐人侯德健谱写了《龙的传人》,1980年代初,经香港歌星张明敏演绎后风靡大陆,龙的传人由此深入人心。
如果没有侯德健,很难想象龙会被拔高到如此程度,蒙古人不称自己为苍狼白鹿的传人,突厥语民族不称自己为狼的传人,法兰西人不称自己是鸡的传人,大约是因为他们都缺少一位侯德健这样音乐文化人的缘故吧。
当中国人普遍接受自己是龙的传人时,若得知龙的形象竟然源于猪图腾,确实情感上难以接受。不过,下面的发现或许是个好消息:
考古学家通常认为红山文化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有体质人类学研究者发现,红山文化古人的龃齿率与其他狩猎民族相近,低于同时代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他们因此认为,直到旱地农业文化更深入发展的红山文化时代,狩猎仍占有重要地位,这可能意味着红山文化的猪骨遗存仍可能是狩猎所得,而非人工饲养。
就是说,我们祖先曾经崇拜的是野猪而非家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猪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