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争议的韩寒:被人当枪使“防不胜防”(2)

2014年08月20日10:12   文化专栏  作者:纸牌屋  
电影《后会无期》海报电影《后会无期》海报

  澎湃新闻:我跟一些人了解的情况是,他们说你很讲义气。跟你借钱一定借,一定也不着急还。

  韩寒:是真的,但你要数额太大我也没有办法。(数额标准?)数额本身根据个人的经济状(而定)。比如冠仁跟我说借十万块,我当然马上就借给他。但是他跟我借一千万,就算手边有,也要问他怎么回事。因为这不正常。

  还是得看(具体情况)。也不是说借五千万,(我就打过去)收到了没有?也不是这样。

  基本上也都是救急用的,肯定借给朋友。我觉得也不是义气,正常。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很多采访中,你都说自己不是一个叛逆的人。一个平和的人怎么能做出外界认为叛逆的事情?

  韩寒:基于对叛逆这个词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叛逆是偏负面的一个词,所以我不喜欢用这个词。有些人可能觉得叛逆很正面很酷。但我觉得叛逆可能就是(类似这种),我特别喜欢吃苹果,当我发现全世界的人都在吃苹果,我非得说我不爱吃苹果,故意和你们不一样,哗众取宠,故作不同。这是我理解的“叛逆”。

  但因为我是一个非常遵循自己内心想法的人,基于对这个词的理解,所以我就不愿意说自己是个叛逆的人。

  叛逆其实是一个中性词,甚至在很多人心中是个褒义词。但我个人理解的叛逆,是故作不同,甚至是不遵循内心想法,违背自己,虚伪。好比假设大家都看世界杯,我明明天天都看世界杯,出门却说,“哥从不关心世界杯。”好像这个人很叛逆一样。我理解中叛逆是这个意思。

  有的时候我比其他人更庸俗,(电影)《变形金刚》说不定我比所有人都在看提前场呢。还想看当天或者第二天的,说不定直接就去赶首映都有可能,说到底也是个很俗的事情。就是我不在乎一件事情俗不俗,与别人相同或不同,我在乎自己喜欢不喜欢,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叛逆。

  澎湃新闻:你还经常说自己是 “上海乡下人”,这是因为觉得始终没有融入上海,还是有乡愁的含义?

  韩寒:是玩笑,一种反讽而已。大家都想做城里人,那我就说我做乡下人得了。而且我本身也是在乡下长大的。只是想要告诉大家,阐述一种“英雄不问出处”。也不是因为乡愁,或者别的什么,就是开个玩笑而已。

  澎湃新闻:有两场戏是在你家里拍的,平时也会经常去老家玩吗?

  韩寒:习惯了,去看爷爷奶奶。他们岁数比较大了,身体还挺好的。(电影)首映也来了,我担心我奶奶会看睡着。(后来她怎么说?)没问,没敢问说好看吗。因为可能对老人来讲,并不是特别适合他们的一个电影。对他们的岁数来讲,更重要的是他们来感受一个氛围,他们自然会感到高兴。在上海影城一千人的大场里面,对他们来讲,真的不关心这个电影好看不好看,而是觉得他们的孙子做了一件事,他们非常开心。

  我回老家更多是看爷爷奶奶,除此以外也没什么可玩的。回趟老家半个多小时,已经比大部分人幸福了。有空就回去,溜达溜达。

  澎湃新闻:有评论用“小镇青年韩寒”来做标题,你接受吗?

  韩寒:对,我其实就是小镇青年。而且我觉得中国的特色,都在中国的城郊,它的小镇。我不觉得挖掘中国的城市会有什么特殊,全世界城市我觉得都差不多。城市会让人产生一种共性,那种共性都是差不多的。相反,我觉得中国有立于世界的作品的话,一定是出现在中国的城郊。但这种城郊,并不意味着我要写一个农村题材的片或者写一个农村题材的小说。因为农村我也不那么了解,我对城郊相对更有感情更了解,而且我觉得那里的故事我喜欢更多一点。

  我希望把小镇青年更发扬光大一点,因为现在我是反感有一些电影——也不能说反感,个人有个人的风格吧。有些电影拍北京一上来就得是soho,必须得是三里屯,拍北京都在三环的天桥拍车流,长安街酒店的喷水池。我个人非常不希望自己的电影里出现这些东西,因为这些是素材,哪怕自己不去拍,买都能买到这些素材的。那就意味着没什么价值,至少对我自己来讲,我希望我拍的所有东西都是在素材里买不到的。

  包括拍上海,一拍上海,东方明珠。外滩,那种南京路、淮海路。这些东西是很好看,但是你拍一个南京路、外滩的美景,真不如拍哪怕城郊的一束花有灵魂。

  澎湃新闻:你的这本电影书名字叫《告白与告别》,告别如何理解?

  韩寒:电影里一路他们都是在经历各种不同的告别,从告别故乡,告别不同的人物,告别自己以前的想法,就是在讲告别的旅程。剧组其实也是这样,拍完大家告别。

  澎湃新闻:这个“告别”是不是也可以理解进入新领域,和过去的韩寒告别?

  韩寒:我倒是没有想这么深远,我不会想到和自己以往的身份告别。很有可能你马上就会回去,也有可能你明天就在网上和人打笔仗。虽然可能性看着不会很大。或者可能你明天就去比赛了。为什么叫《告白与告别》呢?我是觉得从语法上好看点(笑)仅仅是如此而已。一件东西只要内核足够好,当你追求语法上好看的时候,会有其他人帮你去联想意思。

  好比你拍了一部电影,拍得足够优秀,这个时候你的电影就可以叫一切名字。你的电影可以叫任何植物的名字,可以叫蝼蚁,可以叫仙人掌,可以叫向阳草,可以叫向日葵,可以叫马尾巴草,也可以叫充电宝。因为你的内核足够好之后,人们自然自己会往这个方面去想。但是当你的内核不好的时候,你取这些花哨的都没有用。

  澎湃新闻:你曾经说自己的杂文时期,那时候写作“没有实质的东西”?这里指的是什么?你还说自己那会儿充其量是“高等键盘侠”?

  韩寒:很多东西,其实没有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一些变化和实质的那种。人们很多时候是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情绪的一个宣泄口。宣泄完了之后也就没事了。一切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一直没觉得“键盘侠”是个贬义词,我一直把“键盘侠”当做一个褒义词的。很多人把这个当贬义词。侠本身就是褒义词,管你什么侠,“键盘侠”也是侠啊。而且你本身以笔为枪,作者本身除了键盘之外也不可能有别的东西。你用键盘已经表达出比他人强很多的社会责任心,比那种漠不关心的人。

  但只是说除了键盘本身,我是希望做一些除了键盘以外的东西。仅仅是这样。哪怕是当年的非常战斗的作家,说到底也只是以他们的笔作武器。

  我觉得已经比他人强很多。但是我更希望做一些别的事情,因为杂文会陷于重复和纠结。中国发生的事情其实都差不多,你会不停地会变成一种重复。这种重复会让我觉得有一些绝望。而且当你心中有别的梦想的理想的时候,那种重复会拖掉你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希望用自己的方法,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也许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反而离你想要的那个目标、那个世界会走得更近一点。而不是走在街上,突然说,昆山爆炸了,操,哥们得写篇文章去批判一下。有些人可能当成一种光荣,韩寒啊,只要一出事,大家都想看看你是怎么评论的。我不喜欢。我倒觉得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一种负面的评价。虽然他们是非常好心的,他们是抱着一种极大的善意和认可才这么说,但在我心中我觉得这对一个写作者是最低评价。外面出事了,人家想看看你怎么说的。那你是社会公众事务的依附品。只是说,除了他人情绪的出口,想要一部分人声音的代言意外,很多时候,感觉你是依附社会热点而生存的。(自己想做的没时间做?)对,昆山爆炸了看看韩寒怎么讲,哪里坠机了看看韩寒怎么讲,可能对于一些写作者来说,挺荣耀的。但对我来说,是一种痛苦。

  澎湃新闻:这和你说“要背弃粉丝,才能走的更远”,是不是一个意思?

  韩寒:对,就是你本身希望是一个孤傲独立存在的。过于贴近这个时代,就是落后于这个时代。如果有人说你很时尚,那你一定是过时的。时尚这两个字本身就没有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留存下来,因为有人说你今天穿得好时尚,基本上就是说(你是过时的)。所以我不希望自己跟那些社会热点走得太近。

  澎湃新闻:会不会也有其他因素,有所妥协?

  韩寒:最关键是源于自己的一种厌倦吧,我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远不及此。任何人都不要把我束缚和绑架在那个地方,觉得我一定要去做某些事情。

  我没有一个立场,我就是自己想到怎么说就怎么说。今天符合这些人的利益,这些人把我捧到天上去。明天可能没有符合他们的利益,人家就把你踩到脚下。这样我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和文章。你写的时候情不自禁会考虑他人的情绪,那种情绪并不是意味着我想投机取巧,而是有的时候我是真的把一些人当战友的。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他们会难受,他们会失望,会怎么样,你下笔反而有了束缚。还是走一条完全自由的道路。再加上有了微博、微信,很多时候大家也有了自己的发声渠道。我觉得就足够,挺好,社会总会越来越进步。但除了这些以外,社会进步还需要其他的东西,商业也是,科技也是,每样东西都会推进社会进步。

  澎湃新闻:赵长天老师曾告诫你“不要被人当枪使”,有没有觉得自己曾经被当枪使了?

  韩寒:但这个你没办法的,在任何时候你都没有办法回避这一点。就算你在某个杂志社勤勤恳恳工作,你都禁不住被某个副主编当枪使了。这是防不胜防的事情,你不能想,“我不能是枪啊,我不能是枪啊”,这个真没办法。

  澎湃新闻:提到赵长天,他,包括路金波都批评过你小说技术上的缺点。你怎么看这些批评?

  韩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但这种风格本身,还是要基于一种怎么去形容。这种风格本身要能自圆其说,能自圆其说了就是风格,不能自圆其说就是瑕疵。有些地方我的确在早期小说里没能自圆其说,自然成了瑕疵,你是没有办法用风格来回避。但是到后来我能自圆其说了,就形成了风格了。他们都是非常善意地希望我的写作能够更往上走。赵长天老师给了我不少的帮助和建议,包括金波有时候也说你这要走得再远,小说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包括用各种别的小说来举例子,包括《追风筝的人》。但是有的时候人真的是有自己所擅长有自己所不擅长,当你真的变成他们希望的那种叙事的时候,你可能反而丢了自己其他方面的风格。所以一切都看你喜欢不喜欢,也许有一天我厌倦了那样的写作风格的话,我也有可能彻底换一种。所以我特别感谢他人的建议和批评,如果真的是和我自己想要的进步在一起的话,我会欣然接受。

  澎湃新闻: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世界会好吗?

  韩寒:当然,当然是这样。因为我相信科技,相信商业,相信文化,相信这些东西在进步,所以我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好。而且我也不觉得这个世界已经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每一代的人在每个年代里都会觉得自己所在的社会崩塌了不行啦,然后什么什么已死,这样的标题。我看到“已死”看了二十多年,从我小学时候就常常看到什么什么已死。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也没死。它只是基于每一代人对不同社会环境,自己境遇的一种失望而已。所以这个问题会永恒存在。但我始终都觉得,一切都挺好。

  澎湃新闻:你是个乐观主义者?

  韩寒:算是。

上一页12下一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韩寒 小说 电影 后会无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