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我们不配谈人文(2)

2014年04月28日10:20   文化专栏  作者:纸牌屋  
导演李勇爬上60米大树拍摄。导演李勇爬上60米大树拍摄。

    不喜欢“装”的食物

  “在人物上想做普通的人、平凡的人,食物也是尽量使日常生活能见到的,在我们身边的。即使是不太常见的,它也是在深山里、村庄里,对当地人来说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事物,可能是需要通过艰辛的劳动获得,但并不昂贵。陈晓卿导演不喜欢特别‘装’、‘吃空调,吃地毯,吃转盘桌子’的菜。”

  陈磊和纸牌屋说,陈晓卿一开始会给分集导演们确立一个总体的价值观。可能大家在每一集中看到的表现手法不一样,但是大体的框架还是相同的,在一个统一的叙述方式中讲故事。

  “不过每个导演的个性、修养和经验不一样,拍摄风格也会不同,陈老师也鼓励导演在片子中反映一些自己的、个性的东西呈现。”陈磊这样说。

  但对于食物的选择不可逆的要求是,从生活中产生的美食,不是经过包装的。

  说到吃,陈晓卿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他告诉纸牌屋,“我是一个对食物非常挑剔的人。但是我也可以连续吃三天方便面没有问题。但是,当我有时间、有条件吃的时候,我一定会吃得特别仔细。”

  有时候在加班时,陈晓卿偶尔也会下厨给剧组做几个菜。

  李勇说,“有时(陈老师)会给我们下厨,也很好吃。在《家常》那一集中会出现红烧肉,他还给我们烧过红烧肉,给我们展示红烧肉的另一种烧法。”

  “我不怎么会做菜。我从来不是美食家,我是美食爱好者。他们(剧组)觉得不错,但是这就像踢球一样,你见过专业踢球的,就不会说自己会踢球。”对此,陈晓卿则这样说。

  做电视,尤其是纪录片,陈晓卿一年中有很多时间在全国各地,无论到哪里,吃喝都是一件快活的事。陈晓卿说,“在北京吃麦当劳的钱,在全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地方都能吃得、喝得脑满肠肥。”

  前几日,陈晓卿的好友《读库》主编张立宪写了篇《舌尖上的陈晓卿》,调侃陈晓卿舌尖的受欢迎和热卖,以及偏黑的皮肤和吃货的本色。陈晓卿在微博上转发时写道,“此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是真爱。”

  “哎呀,那个(文章内容)不能信。不过推荐吃饭的地点和菜单那个事儿倒是有的,我也是学三联的老总,他有一个自己的密码本,比如东单北大街多少号,点什么菜,坐在什么位置最好,上面一条条记得很详细。”陈晓卿笑着说。

  希望能让自己歇一下

  从第一季开始,“最昂贵的食材并非最好”、“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美食的最高境界是人”,一直是陈晓卿所要传递给大家的。他想展现的,不仅仅是美食,而是人与食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

  最初产生这样的想法,要追溯到十年前。

  2002年,陈晓卿导演了七集系列节目《味道中国》,用演播室加短片加Flash的手法展现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个节目曾于2003年春节期间在央视播出。但是,以人为中心的、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拍法才是陈晓卿更感兴趣的。

  但一直到央视纪录片频道成立之后,《舌尖上的中国》才得以落地发芽,这也是频道成立之后陈晓卿自主申报的第一个选题。

  陈磊告诉纸牌屋,陈晓卿对年轻人很器重和鼓励,除了舌尖2的工作以外,陈晓卿白天要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工作,中午来剧组吃个饭,下午又要回到频道,晚上再过来。

  “虽然陈老师要求很严很多,修改片子的次数也很多,但是我包括其他的导演都能接受他的修改意见,他在业务上非常牛,他的判断力很准确、敏锐,他指出的东西让你很服气。他本身也非常有人格魅力,大家都对他比较信服。”

  陈晓卿曾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年轻的高级编辑,成为中国纪录片界屈指可数的拿过多项国际大奖的导演之一。他之前拍摄的反映在北京打工的小保姆生活的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反映希望工程的《龙脊》、中国第一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森林之歌》都大受欢迎;他导演的《见证·影像志》一直是央视的品牌栏目。

  1989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专业毕业的陈晓卿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据陈晓卿回忆:“只要你是做纪录片的,大家就觉得,哦,我们是做家常菜的,您是做海参鲍鱼的,永远是这样的。”

  “虽然他已经是业界的大腕儿了,但是他却很亲切,和我们相处没有隔阂,对故事、人物、节奏的把握、敏感度和高度、知识面的渊博,很厉害。舌尖的成功和他多年的积淀和素养是分不开的。”

  李勇告诉纸牌屋,在2008年底汶川地震时和陈晓卿第一次合作拍摄《生者》,反映地震、灾后重建,记录人们在灾后的状态和心情,从灾难中慢慢走出来。那一次李勇学到了很多东西,之后也合作过一个历史题材的片子,2012年李勇给央视纪录片频道做片子以后,开始有了更多的合作。但舌尖2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一起切磋、交流、学习。

  “当年给我的感觉是不怒而威,坐在那里气场就很强大。接触多了以后发现,其实他更像‘纸老虎’,他有时候还会向我们‘撒娇’,是一个特别可爱的人。”

  而上海导演陈磊也说,之前,自己曾在上海纪录片朋友的聚会中,见过陈晓卿几面,当时是在吃饭的场合,陈晓卿说的不多,比较矜持。以前只知道陈晓卿很厉害,但印象比较模糊,不是很了解。

  “到了舌尖2的组里接触后发现,他是一个挺亲切、很幽默的人。”

  陈磊说,陈晓卿为人特别好,也很有管理的艺术,针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和你交流的方式不会伤害到你,心很细。

  “因为我妻子是《家常》的导演,我们一起在工作的时候偶尔会产生一些口角,这时陈老师会来充当‘居委会大姐’;有时候,他又很‘坏’的,看我们风平浪静,就来搞怪一下。”

  而自从做了舌尖总导演,带来的变化不仅是更广泛的知名度,还有不断叠加的工作强度。陈晓卿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以后带来的变化就是太忙了,忙得没有了生活。”

  “舌尖3已经在筹备的过程中,希望能慢慢筹备,能让自己歇一下。”

上一页12下一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陈晓卿 导演 纪录片 人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