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艺术的民主

2014年06月16日17:18   文化专栏  作者:高和分享  
中央美院副教授王春辰中央美院副教授王春辰
   (5月5日——15日,由高和资本等机构资助,卓伦文化、译艺网策划组织、新浪文化独家网络支持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在巴黎举行,五位中国学者、作家与法国同行进行对话。今日刊登中央美院副教授王春辰的演讲。)

  为什么需要艺术?特别是在中国

  今天,我非常高兴在这里和法国的朋友交流艺术的感受,甚至我乐意用自己作为例子来说明为什么喜爱艺术和需要艺术。

  我今天在中国从事艺术研究、批评和策划展览,很是忙碌,但是我走入这个领域却是充满戏剧性。

  我的父亲是一名画家,在我小的时候,受家庭环境影响,也爱模仿着画一画,但等我上了中学,我父亲告诉我,不要学习画画,这个行业太难了,甚至你连饭都吃不上,还不如考大学其他专业,至少有个铁饭碗。后来,我考上了英语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很热门,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

  确实,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工厂工作,在一家和美国合资的工厂里做翻译。但是,我一直内心喜欢艺术,也经常读读这方面的书,只是没有想过我去从事这个领域,做点什么。但是工作后,时间长了,却发现我对工厂的那些生产完全没有兴趣,只是机械地工作着,后来转到大学教英文,仍然是很平常的工作,没有突出的表现,甚至说庸庸碌碌。

  时间久了,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这时候的中国已经是快速发展着,经济改革着,社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我的工作换了好几个,也没有看出自己到底要走哪条路。但是这中间,我始终在业余的时间里保持了对艺术的喜爱和阅读。终于,有一天,我去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一下,其实也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安慰一下自己喜欢艺术的心愿,但没有想到在这里,在这所中国最好的美术学院里,我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自己真正做事情不疲倦的是什么,做多少事情也不觉得累的是什么。

  这只是我的故事,但真正的原因是:为什么我的父辈们那么艰难地在创作绘画?他们经常讨论艺术,却有很多不能说出去的话在压抑着,他们是把艺术当作动荡的社会的避风港,一方面守护个体人性不收干扰的行为。

  另一个原因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面貌完全改变,变得不熟悉、不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工作了那么久,其实对这些问题总有疑惑。当我自己终于参与到中国的艺术现场后,我才开始真正地了解了为什么,而且这个为什么还要继续地做下去。

  比如,今天的世界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从艺术作品或物品图像上,可以看出和发现这一点。可以这样说,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美术史是一部丰富精彩的社会运动图像史,数以千万计的作品都说明了现代中国的变化。

  正因为中国的变化,我们才说中国的艺术也在变化,但这种变化还需要继续。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变化还没有终结,还处在如何变、变向哪里以及如何在变中保持不变。自然,这种变,是物质繁荣的变,同时也是社会形态良性发展的变,而且对于精神层面,是积极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意识的变。否则,我们有理由担心一个庞大的形体的变化会造成怎样的不可知,和怎样的担忧。

  在艺术的层面上,中国已经无法回到一个单一的审美情趣上,也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样式来规定今天的艺术。也许,人们还不习惯于很多陌生的东西,但陌生的东西作为一种视觉的新观念、新体验,却考验着传统意识下的中国视觉能力。我们知道,视觉的接受能力不仅仅是视觉所决定的,也是其背后的观念所决定。这样,艺术的多样化也就意味着人的接受能力与容忍多样化的能力。艺术的当代性,在这个层面上,就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

  对艺术的宽容,实质上是对差异、矛盾、冲突的宽容,因为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一直到今天,艺术的多样性是不兼容的,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审美标准能够约束变化的、多样的今天的艺术。如果不接受今天的这种多样性艺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就容易造成对异己的排斥或压制,这恰恰不是现代民主社会所为的。所以说,在现代的意义上,艺术具有民主性,艺术的多样与变化也正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追求差异性的艺术也正是现代中国所需要的,它持久的发展与影响是能够融物细无声、渐渐地影响人们的视知觉的接受能力,然后有开放地让人们的包容度增强起来,由之推广,人们的现代民主意识也会增加起来。

  看中国艺术的误读与文化内驱力的信守

  今天,我们经常讲全球化和文化的独立性,这两个东西看起来是矛盾和冲突的。

  比如,当代的诸多中国艺术作品,常常被人们病垢为是对西方的模仿,或是抄袭。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封闭的中国打开国门后,最先接受或受到影响的,是那些视觉图像,是那些触动人的感知的东西,转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这也是对于中国在开放学习过程中,出现若干看起来是模仿西方或国外的艺术样式的现象的背景,但要客观地评价,这种学习是必要的,也是积极的,是由于这种开放心态的学习和接受,才促成了当代中国的艺术新观念、新手法和新媒介。也由这些的新的理解与知识,才开阔了中国艺术家的表现领域和能力,也才在他们积极的努力中,又创造了新的中国式的艺术表现。

  这一点是需要分析和肯定的,这也是对变化与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积极肯定,否则,则因此而全面否定中国的当代艺术,因噎废食、因小失大。

  我认为,中国忧虑的是,不是模仿,而是忘掉了艺术的意义和艺术家在现代社会的公共功能。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时候强调自娱性或自我满足,这样就缺少了对现代公共社会的兴趣和关注。接受与学习现当代艺术,就是要打开现代社会的公共意识,其中包括艺术的介入和艺术的民主。艺术是由这种开放的学习来接受现代的艺术精神,是由封闭的艺术观念而走向开放的公共艺术的关怀和社会介入。此时的艺术不仅仅是艺术性的改变,也是艺术功能的全新阐释,也是艺术家作为社会主体之一份子而应有的价值。中国今天的艺术应该从这样横向与纵向的坐标去观看和分析,这样才能发现中国当代的艺术的内在驱动力,这是中国自身具有的,也是自身需要的。可以说,通过当代中国的艺术,可以发现很多中国的文化秘密以及这种视觉现象背后的中国新观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艺术 中国 民主 社会 变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