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就是要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2014年11月05日17:40   文化专栏  作者:鲤newriting  

【摘要】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他人的目光影响我们的自由意志,左右我们的选择,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在他人的影响之下做出违背心意的选择的时候。追求自我,抑或是做别人眼中的“我”?这似乎是个千古难题,相对于去迎合别人的期待而走他人口中的通天大道,追寻自我那真是需要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题图题图

文/钱佳楠

  刚过去的6月1日是学生的毕业典礼,比起冗长的领导讲话,倒是真挚的学生家长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这位优秀女孩的母亲说:

  “我希望你今后的日子要永远记得:不必追求虚名,不必费尽心机去追求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不必去追求任何对你来说毫无意义只是让其他人觉得羡慕的东西,你要追求的只有你自己,你的快乐,你的幸福,你的理想,实现自我,其他都毫无意义。”

  这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如果有人在我曾经的多个毕业典礼上说过这样的话,或许很多弯路,很多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就不再会出现在我的人生轨迹上,而且这句话恰恰补救了学校教育的错误导向,补救了急功近利的大环境对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加压,或者换个角度,学校教育的错误导向也是由后者的体现之一。

  求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我们去追求高分,其实很多时候这些高分对我们根本没有意义。当然你可以说高分可以进入好的学校,然而,更多时候我们不是满足于仅仅进入某个好学校而已,而是费尽心机想要占得名次榜上的头位。我所在的高中班级还好,某次去隔壁的理科班上课,他们的课桌上竟然也刻着上次考试的班级排名,还有激励自己的话语……我瞬间感到了某种惊怖,因而当种种始于嫉妒的校园恶性事件发生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理科班里那些刻有排名的课桌。

  很多事情势必要回头看才会更清晰,学校的引导凝聚着学校的利益,他们需要更高的高考考分,也需要更多的学生被名校录取,因为学校也在排名,每个学校都力求在这张榜单上占尽先机,于是这些学生已经异化成夺取榜单头位的工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毕业后常常反思,中学期间的学习充满着无意义的重复学习(俗称“炒冷饭”),更是我自己的经验,到了大学我觉得自己如同文盲,这么多好书我竟然一本也没有读过!当我开始迷恋小说写作的时候,我更是悔恨中学时把如此多的时间花在物理化学的黄冈竞赛辅导书上,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年级总分前50的排位。但我或许还是幸运的,更多的同龄人因为父母的要求选择了一个自己毫无兴趣的大学专业,为了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是什么,一旦生活土崩瓦解,没有东西真正支持着自己走下去,这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失败所导致的。

  而那些名校、学历学位甚至大公司的头衔、职称,只要跟自己的兴趣不相投,其实都毫无意义,不必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这么简单的道理,我自己也是走过漫漫长途才明白的。

  大学毕业后我陷入了低谷,因为我的工作无法再确保我过去的“优秀”,我像乌龟一般蜷缩在自己的龟壳里,不想接电话,不想上社交网站,不想和过去的朋友见面,即便在路上偶尔碰到也甚少谈及自己的工作,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很久,因为我为自己目前的“外表”感到羞耻。

  不仅是我,我的很多朋友也是如此。有个大学时候的好友两年里完全失去音讯,我和另一个朋友一直给她留言,多方打听她的消息,我们知道她的才华横溢,很担心她遭受挫折后会对自己做些什么,她整整消失了两年,两年后以进入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姿态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光鲜亮丽如同以前,而我以前一直以为,才学如她,并且家学如她的人应当会继续坚守在学术道路上。

  还有个大一时候的室友,毕业一年后她告诉我她已辞职,准备离开上海回老家申请英国的艺术学院,然而此后无论如何联系,手机已换了号码,QQ头像再也没有亮过,社交网站也从来没有登录过……我们失去了她的全部音讯。

  我猜她也遭遇了某种“羞耻”。

  现今我常常思考这种羞耻感是谁灌输给我们的?那些大人,一边冠冕堂皇地告诉我们“职业不分贵贱”,一边扯着我们的耳朵说:“你以后读书不好,就只好去做清洁工。”学校老师,一边跟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边不断灌输:“好的高中就是一个脚已经踏进名校了,而名校已经确保了未来生活的底线。”

  这些表里不一的表述加上社会上对于成功人士的鼓吹逼迫我们将暂时的挫折审视为“羞耻”,也变相逼迫我们去歧视和讥嘲比看起来不如我们的人,人与人之间不再连成大陆而是分作孤岛,我们怀着恶意,谨慎地打量别人,恨人富贵笑人穷。

  我的大学同学跟我聊起一位大学期间非常热情慷慨的学长,现今的他已然自封为半个成功人士,再也瞧不起我们这些学弟学妹,觉得那个半路出家作律师的学弟每日辛苦恣睢,工资却如此卑微,觉得留学英国回来的我的同学也不算找到什么体面的公司,他还是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可是拿出一瓶06年的红酒时,却大声嚷嚷:“唉哟,开这么好的酒给你们做啥,真是糟蹋了这瓶美酒!”

  他们于是决定不再踏足他家一步。

  很奇怪一个曾经善良、永远在危难时间伸出援手的亲切的学长竟然会变成现今的这种模样,这大约是我所遭遇的“羞耻”的对立面——自负。

  毕业典礼上,我很羡慕这个孩子有如此出色的母亲,我也很羡慕这群孩子在出国留学前夕能够听到来自这位睿智母亲的这席话。等他们未来遭遇挫折,面对理想与现实的抉择时,这番话大约会帮助他们坚持内心,并且做到此生不悔。

  然而别人呢?别的学校呢?是不是还有很多人戴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枷锁艰难前行?是不是还有很多人一辈子无法跳出这副致命的镣铐?

  两三个月前我的高中母校联系我,告诉我母校要110年校庆了,他们想派学弟学妹来采访我,采访的成果编入“优秀校友访谈”的集子。我想告诉她自己可能毫无“优秀”可言了,她以为我故作谦虚,坚持派学弟学妹来。然后她让我发短信告知目前工作的单位,岗位,我很快给她回了过去。

  果然不出人意料,我的高中母校就此再也没有联系过我。

  他们需要的是官员,是企业高管,再低限度也必须是500强的白领,而我,按他们的眼光来看,实在乏善可陈。

  可是我现如今一点儿也不难过,因为我已经从过去的那种“羞耻”中走了出来,这份工作使我放下一切虚名,教会我去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而且,因缘际会,我还能有这份幸运和学生一起聆听这位家长的教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优秀 自我 他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