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层面的理想:“办共和”与“搞民主”

2014年08月25日10:26   文化专栏  作者:羽戈  
“办共和”与“搞民主”

  陶菊隐《政海轶闻》有“办共和”一则:

  “……袁(世凯)帝制自为,身败名裂。论者每归咎于左右之浸润,而不知左右皆窥意承志,发纵指示者乃其自身也。民国三四年,袁氏每与人谈办共和之成绩如何,对各省大吏来京请训者亦以是为询。夫共和政体,信誓旦旦,岂容冠以‘办’字?其蔑视共和可知,其以此为试办性质可知。然闻者初无以应,盖反对共和即为叛国行动,虽元首言外有物,亦无人敢宣之于口也。”

  以袁世凯好言“办共和”,便斥其蔑视共和、反对共和,这不免有点流于表面。须知政治人的言辞,正如其眼泪,往往做不得数。察其言然后观其行,才能知根本。当然,袁世凯最终恢复帝制,印证了他对共和的背叛。所以陶菊隐拥有充足的理由,以“办共和”之说批判袁世凯。

  不过,当时要“办共和”者,不独袁世凯一人。1912年8月,孙中山北上与袁世凯会晤,相谈甚欢,其间,二人都表达了对实业的重视,如黄远生所云,“二君不为总统之竞争者,而乃相竞争为实业家”。孙中山说:“惟自军兴以来,各处商务凋敝,民不聊生,金融滞塞,为患甚巨。挽救之术,惟有兴办实业,注意拓殖,然皆恃交通发达为之媒介。故当赶筑全国铁路,尚望大总统力为赞助。”他自任经营铁路,欲修二十万里。袁世凯亦不相让:“我虽系历来做官,然所办之事,却以实业为第一大宗,从前在北洋即立意专派实业学生,至于政法学生,实在因为不得已而后派者。”这遂被后人嘲之曰“共和如实业”。

  眼见子弹与理想在空中飞舞了百年而不甘降落,我们难道不该有所觉悟么:其实袁世凯说“办共和”,并无问题,共和不是办来,难道从天而降?将共和比作实业,亦无问题,因为共和国正是以一国人民为股东的实业,同样,实业家治国,胜于书生治国、大炮治国。问题出在哪里呢?执政者眼高手低、缺乏经验,办共和的方法错了;执政者居心叵测、自私自利,办共和的方向错了。

  2006年,袁伟时与笑蜀对谈“回望百年共和路”,指出了其中症结:“无论是孙中山还是宋教仁还是其他革命党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对民主共和的追求,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信念,一种热情,而不是出于一种实证的、理性的研究,缺乏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么说对先贤固然是苛责,对今人却是尖锐的警钟,声声锥心。

  “民主共和”并称,说罢“办共和”,再来说民主。

  今天的中国人对于民主,应该达成了一点共识:民主是个好东西。甚至民主好在哪里,与专制坏在哪里,都能头头是道。然而你问他们:如何让民主成为一个好东西,退一步讲,如何让民主成为一个东西,如农村选举如何推行,社区自治如何组织?许多人便张口结舌,抑或语焉不详。质言之,民主作为一种观念,早已普及人心;民主作为一门技术,尚且悬而未决。

  民主与共和一样,都是一门技术活。共和要办,民主要搞。我的朋友D兄,有一口头禅叫“搞民主”。有人笑他低俗,把民主当作女人,动不动就要搞。我则为他辩解:民主是女人,总好过什么都不是;民主能搞,总好过不能搞;况且,明确了要搞民主,才能讨论怎么搞,渐进还是激进,温柔还是暴烈。不要嫌“搞”字粗俗,这正是技术的象征,以前伟大领袖说话作文,不也喜欢“搞”么?

  在农村,会不会“搞”,往往决定了民主将滞留于观念,还是能作为技术,落地生根。譬如村民委员会选举,总有一些选民,唯恐耽误了农活和工作,或者认定自己的选票决定不了村长的人选,或者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谁当村长都一样,因而不愿去投票。对此,你有什么办法,能把他们拉进投票点?

  用大喇叭高喊“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积极参加选举,行使当家作主权利”,不啻对牛弹琴,不想来的还是不会来。对这些人而言,一方面,他们考量的不是观念,而是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对民主毫无信任,不消说用喇叭呼喊民主,哪怕民主写进煌煌法典,他们依然觉得那是权力者的摆设,与山野草民何干。

  最笨的方法,叫送票到户。“搞民主”的D兄,曾在浙江山区的农村挂职,主持过一个自然村的选举。他们一行三人,怀抱投票箱,披星戴月,翻山越岭,挨家挨户送选票。这是最原始的技术,足可保证民主的落实,据说投票率奇高,超过了85%。想来也是,农村属于人情社会,你风尘仆仆,把选票送到家门口,纵然他无比怀疑、抵触民主,都不好意思拒绝投票。

  最管用的办法,还是经济刺激。我亲见A村的选举,村头的大喇叭不喊民主,而高呼:明天来投票,补助五块钱。翌日一早,设在村祠堂的投票点便门庭若市。这一技术,可谓多赢,民主得到了运行,选举得到了保障,而村民得到了实惠。

  唱票和统票也是一门技术活。按A村数十年来的传统,都是在黑板上面画正字。有一位大学生村官认为此举过于粗糙、落伍,主张用Excel计票,同时打开三台笔记本电脑,相互参照,以减免误差,保证公平。村民死活不干,一来他们根本不知Excel为何物,二来,对村里的老人来讲,电脑这玩意,花里胡哨,神鬼莫测,更易作假。最后,高科技拗不过土方子,还是画正字计票。大学生村官找我诉苦,我安慰他: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否则民主必定水土不服。

  电脑计票难以下乡,让我想起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的曲折故事。读罢寇延丁、袁天鹏合著的《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我们会深切领略:民主何以是一门技术活。“从美国带了两斤民主回来卖卖”的城市精英袁天鹏,所翻译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逾60万字,在落户南塘村的过程当中,先是浓缩为《南塘议事规则十五条》,后被编为通俗易懂、深得人心的顺口溜:

  “议题具体,得是动议;没有动议,讨论无的;

  有口难言,主持中立;举手发言,等待准许;

  耐心聆听,打断无礼;面对主持,免得生气;

  限时限次,公平合理;一时一件,不许跑题;

  主持叫停,得要服气;正反轮流,皆大欢喜;

  首先表态,再说道理;就事论事,不能攻击;

  话都说完,才能表决;先正后反,弃权没戏;

  多数通过,平局没过;萝卜青菜,开会顺利。”

  从“罗伯特”到“萝卜青菜”,考验的不仅是推广民主的观念,更是运行民主的技术。

  从“办共和”到“搞民主”,考验的不仅是政治哲学,更是政治科学。

  诗曰:共和要办,民主要搞;滴水穿石,开花结果。

  原文供《中国经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共和 民主 民国 实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