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谍战剧?《北平无战事》的危险尝试

2014年10月29日10:34   文化专栏  作者:北青艺评  

  【编者按】近日来,《北平无战事》引发收视狂潮,成为最新的“国民剧集”,讨论人数众多。除却剧情本身的可谈行,剧情周边的一些琐碎话题也值得关注,作为一部史诗剧,角色设置大用帅哥偶像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剧组造型,旁白设定是不是也有点用力过猛?

《北平无战事》剧照《北平无战事》海报图

文/常江

  《北平无战事》落下大幕,建丰同志的声音犹在耳畔,而后知后觉的人们还在疯狂追剧。这部将众多不屑于国产电视剧的文化精英再次拉回到电视机旁的主旋律“神剧”,虽然槽点多多,却足以让婆妈剧、雷剧蒙羞、知耻。扎实的编剧,戏骨的演绎,偶像的娇容,精致的光影……让观众各取所需的野心设计也许让该剧有得亦有失,但瑕不掩瑜,它让我们看到国产正剧,特别是主旋律电视作品的正途所向。

  《北平无战事》成为最新的“国民剧集”有赖于它1.5亿的优裕投资,精益求精的剧本以及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卡司。剧情本身讨论者众,我不再拾人牙慧。反倒剧集本身或周边的一些琐碎话题,值得讨论一下。

  偶像面孔 喧宾夺主

  制作方将此剧的类型界定为“史诗剧”,这当然是一种营销的策略,但将其归入我们耳熟能详的“谍战剧”,似也不完全妥帖。从第一集开始,便频繁出现身材颀长、面容俊美、身着制服却多少有些不知所谓的角色,比如那个因为灭口“老鹰”而被曾可达警卫击毙的小帅哥——首播当夜,就有大量眼泛桃花的女性网民在各大论坛询问此人是谁。主要角色中的方孟韦,也基本是这样的设定,这位帅得一塌糊涂的看上去至多20出头的俊美青年居然是北平市警察局局长,并从头至尾都在以一种令人费解的方式令观众纳闷“为什么一个如此简单而热血的青年可以坐上这个位子”。因为还没看完,我不敢妄言,但就我看的剧集而言,有无这个角色似乎都不妨碍故事的正常进行。

方孟伟方孟伟

  为谍战剧融入偶像剧色彩显然是创作者刻意而为的,这从偶像派们扮演的单一角色和发挥的装饰功能中就能看个究竟。当然,并非每一位观众都如我这般吹毛求疵,但从较为纯粹的美学鉴赏角度而言,青春偶像的存在的确影响了挖掘文本的快感,仿佛令人在全神贯注淘挖金矿的时候,总会被不远处矗立的色彩明艳却毫无价值的塑料假花“乱了心智”。

  这种偶像剧的创作定式甚至影响了男一号方孟敖(刘烨饰)的设定。我们会在剧中反复提出一个疑问:一个如此头脑发热、不讲策略、时刻准备着要将腔子里满溢的雄性荷尔蒙以最惨烈的方式播撒在华夏大地上的爱国青年,真的是我们印象中那些既小心翼翼又八面玲珑的我党地下组织的一位成员吗?前几天,一位剧评人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片中这么多或老谋深算、或世故圆滑的大人物们,无论平时怎么运筹帷幄、怎么四两拨千斤,一遇上方孟敖,仿佛一下子智商就降到了高中生的水平——敢情这些被作者刻画到骨髓里的漂亮人物,只是为了衬托一个外形及姿态上更漂亮的男性化图腾存在的?“偶像谍战剧”,偶像只是定语,却喧宾夺主地冲淡了叙事的气氛,实在是一种危险的尝试。

  造型旁白  用力过猛

  《北平无战事》的“服化道”是为该剧赢得盛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剧中对1948年北平日常生活的呈现精美、准确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主创人员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怕女演员服装出现褶皱,只要上妆穿了旗袍,就只能站着不能坐着。媒体更是爆出过剧组为拍摄一场高粱地的戏而专门在怀柔买了17亩地并提前种了半年高粱的逸闻。

《北平无战事》剧照《北平无战事》剧照

  不过,在我看来,《北平无战事》的造型方面显然用力过猛,无论演员造型还是摄像造型,都完全奔着商业剧的高标准去架设,这多少令故事的“史诗”色彩被冲淡了些。说得再直白些:你要像拍商业片一样去拍史诗片,但不能拍得太像商业片。就拿布光来说,只要是呈现方孟敖的英雄气概,就一定是面部高光加更明亮的轮廓光,神化男一号的“野心”简直昭然若揭。一部充满了阴谋、悬念和内心冲突的电视剧,却给观众留下了极为“光明”的视觉记忆,多少有些造作。在这一点上,《潜伏》当年所采用的更加质朴的造型方案显然更适宜此类题材,余则成与翠萍在机场的那场分别戏的用光几乎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

  另一个用力过猛之处是旁白。原本,在叙事线索纷乱、人物关系复杂的剧集中,使用画外音是为观众厘清思路的一种既简便又讨巧的方式,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旁白的实质终究是将印刷文字生硬地转化成听觉语言,在本质上是对电视艺术自洽性的干扰,稍许使用自可画龙点睛,滥用则会令人不胜其烦。《北平无战事》的旁白在很多情况下就泛滥到了多余的程度——明明剧情简明清晰,它却一定要再给你解释一遍;明明演员的表演恰到好处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它却偏偏把心理活动用大实话朗诵出来。这个富有磁性的男声不但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讲述者,更是一个在你耳边喋喋不休、生怕你无法理解作者意图的大叔,可爱有余,自知不足。

  “相对主义”正流行

  除却上述两处专业领域的质疑,《北平无战事》几乎可以被视为此类剧集的典范。很多人将《北平无战事》称为“电视剧领域的《建国大业》”,其主旋律色彩毋庸置疑。不过从《潜伏》开始,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者似乎一下子开了窍,这类剧开始变得好看。这种好看来自哪里?是价值观本身吗?恐怕不是。它是来自传播的逻辑、市场的逻辑、商业的逻辑。《潜伏》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期待中的圆满结局,让观众在遗憾中对历史产生了新的想象,《北平无战事》也是如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北平无战事 危险 尝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