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吸睛爸吸金,你们歇歇吧!

2014年09月11日13:01   文化专栏  作者:北青艺评  
0

  对于节目而言,《爸爸去哪儿》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其精心建构的商业模型,但是对于参加节目的孩子而言,其实是残忍的。可以预见,在被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他们将渐渐失去童真的欢乐,而成为这个粉丝经济时代的必然牺牲品,注定要被新一轮宠儿替代。

  文/黄嘉莹

  挟《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芒果台”《爸爸去哪儿2》强势来袭。

  《爸爸去哪儿》这个拷贝自韩国节目的舶来品,经过湖南卫视的本土化置换后竟然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不得不说它也折射了中国电视界原创动力匮乏的现实。为追求收视率,电视圈陷入了一种外来节目版权购买狂热症。而《爸爸去哪儿2》中的萌娃随着节目的播出逐渐成为新的吸金利器。乖巧懂事如大姐姐般的多多,古灵精怪的贝儿,腼腆男孩杨阳洋,酷酷的蜘蛛侠费曼,还有呆萌的姐姐和她的哥哥,都像第一季的萌娃一样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并迅速成为各种商家广告的新宠儿。对于节目而言,《爸爸去哪儿》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其精心建构的商业模型,但是对于参加节目的孩子而言,其实是残忍的。可以预见,在被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他们将渐渐失去童真的欢乐,而成为这个粉丝经济时代的必然牺牲品,注定要被新一轮宠儿替代。

  《爸爸去哪儿2》延续了第一季的娱乐功能,让更多的人得以在电视机的钥匙孔上窥视明星的家庭表演以及明星如何教育对待孩子。虽然在媒介传播的话语指涉中必然触及中国传统古训“养不教,父之过”,让更多人看到爸爸对于孩子的一种不可缺失的爱,也让更多的家庭似乎开始重新审视陪伴孩子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陪伴孩子的成长,但节目的总体娱乐功能却与其貌似标榜的教育功能风马牛不相及。

  萌娃们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吸引眼球、引起关注、各种炒作层出不穷,这是一种悲哀。不可否认,孩子们天真烂漫,一举一动都让粉丝们欣喜不已,脑残粉更甚。但是从节目制作来说,萌娃们这天真烂漫的时刻,往往被一笔带过,更多的是放大矛盾、争执和不开心,这当然会让人更加关心节目,我却不免为此感到悲哀,难道中国节目只能靠这种冲突来吸引人吗?很多人是奔着明星去的,但是慢慢发现自己喜欢上里面的萌娃,虽然第二季比第一季多增加了很多内容,但孩子们看上去却没有第一季表现得好,因为芒果台已经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思维,那就是无论你是多么天真烂漫,我只表现你们不和的一面,这样才能更吸引人。

  《爸爸去哪儿2》播出后,又一次成为爸爸们的生存技能大比拼,难度是比第一季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奶爸版的荒野求生虽然好看,但是除了折腾老爸和孩子,似乎缺失了一种爸爸和孩子相处的快乐之道。同时,孩子在各种规定情境下的不适应,没有提意见权利只有“无条件服从”。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观不同,如果孩子只能无条件服从,则给他的是一种扭曲的世界观,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或者潜意识里植入了一种“我需要服从”的思维。孩子若不敢逾越规矩,服从权威,中国将永无创新精神。

  萌娃正成为成人们掌控的一种可怕的吸金利器。节目需要更好的设计,节目制作方应该更加仔细地考虑,如何让大人与孩子换位思考,让粉丝看到萌娃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炒作萌娃。在这个节目中孩子也该有话语权,甚至是与老爸平等交流的一种状态,节目才能更加合乎情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孩子 商业 爸爸去哪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