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别指望好莱坞帮我们作国家传销

2014年09月09日10:42   文化专栏  作者:北青艺评  
1

  陈查理是美国小说家笔下的华人探长,上世纪二十年代首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有人认为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有人认为他是美国丑化华人的典型,是种族主义土壤中开出的恶毒之花。旅美华裔作家黄运特探源钩沉,乃成《陈查理传奇》。本文根据黄、毛的对谈整理。从陈查理形象说开去,两位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美国电影与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及其背后的民族心理。

陈查理电影海报陈查理电影海报

  西方的东方想象,以脏乱差为背景,以矮穷怪为核心

  毛尖:因为我自己做电影研究,对陈查理一直很感兴趣,不过陈查理这个形象,在电影史中有点被固化。我觉得陈查理就是一个“美国制造”,一个多少被丑化的华人形象。我在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对作者其实也是有警惕的,想着你在美国这么长时间,大概会帮美国人说话,不过读了一半我就觉得此书还是相当客观,基本上是材料在说话,让我相信作者笔下的四个陈查理形象都渊源有自。所以黄老师这本书也确实是修正了我对陈查理的刻板印象。

  黄运特:现在在美国,你如果问,陈查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人会非常的喜欢,觉得陈查理是一个非常幽默的电影人。如果是问到一个亚裔人的话,他就会非常恨。陈查理代表了美国人对亚裔人的刻板描述。

  美国人对东方人一直怀着一种又爱又恨的心里,就像我们,平时喜欢美国文化,但如果国际关系不好了,就会喊打倒美帝国主义。

  毛尖:早年欧美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当时的中国人看了肯定是要气死的。不过这些电影现在看看,蛮搞笑的。比如,在我们的《地道战》上映后不久,英国人以美国为背景,也拍了一部《地道战》,这部以中美对抗为主题的电影,要多荒谬有多荒谬:中国红军利用新装备,在美国各战略城市的地下,开钻了蛛网般的通道且安装了原子弹,力图一举摧毁美国。然后,美国一边派科学家一边派海军跟红军打起了地道战……也许是因为它过于雄奇的想象力吧,这部神剧当年就被英美评论界认为“过于亢奋”、“神志不清”。

  还有就是《紫禁城》《北京55天》这种电影,那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对中国的想象都是很奇怪的。其实现在的007也是一样,搂住一个华人女郎,旗袍里面摸出一把枪,旗袍里面藏枪,应该是蛮难的。还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格里高利派克演的,叫《主席》,派克去见毛主席,还跟毛主席打乒乓,一边聊国家大事,场面之荒谬跟《大话西游》差不多。其他的,飞檐走壁神神鬼鬼的中国人形象咱就不说了,反正,西方的东方想象,以脏乱差为背景,以矮穷怪为核心。

  黄运特:因为要研究早期的东西,我通过朋友去找一些电影厂已经被埋没的资料,没有放过。为什么不放呢?因为丑化了中国人。在我看来,陈查理是了解美国文化的一把钥匙。一直以来,美国文化传统和艺术想象是在多元的民族背景下产生的。可能中国文化里面少一点这种东西,这不是优点或者是缺点,但它是艺术想象中的一种特点,就是把黑人想象成白人,白人想象成黄人,黄人想象成黑人,这种种族双簧戏不可避免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没有这种跨种族想象的话,美国文化就面目全非了,陈查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文学的起源也是如此。到后来20世纪开始无声电影的时候,白人还“扮演”犹太人,因为那时犹太人还不被当成白人。

  反过来看,我们平时喜欢美国、美国的产品,但另一方面可以搬起椅子把它砸烂了。我们不能光是愤怒,我们要了解别人的文化特征。就像中国人演日本人,勾画的日本人也是非常刻板的。对比一下我们自己模仿别人时候的那种心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美国早期的电影特色。

陈查理电影剧照陈查理电影剧照

  无论陈查理还是李小龙,都是西方对东方的意淫

  主持人:陈查理的电影到了50年代以后就销声匿迹了,不红了。后来我们知道出现了一个李小龙。想问一下二位对从陈查理到李小龙的过渡怎么看待?

  毛尖:李小龙不能算美国制造。李小龙在美国那么红,也不是以日常的中国人形象出场,他依然是一个奇观,依然是西方的东方想象,不过摇摆到另一个端点而已,搞得很多西方人以为李小龙这样的习武中国人很多,《卧虎藏龙》出来的时候,记者去问法国人,还有法国人认为中国人真的是会在竹林中间飞来飞去。所以,无论陈查理还是李小龙,都是西方对东方的意淫。

  在我来看,陈查理和李小龙是两个极端,并不是一个现实。陈查理是靠智慧,李小龙是靠体能,两个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成龙。

  真以为《功夫熊猫》是好莱坞送给中国的大礼,那你就是阿宝了

  主持人:最近我们也看到很多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取景,故事场景也设立在这里,比如有写到上海陆家嘴的。有的电影拍两个版本,有“特供中国”的版本,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非常大,每年来都可以获得10亿人民币的票房。

  毛尖:毕竟中国是最大的影像消费国,中国的票房市场是所有电影公司都不能回避的话题。像《泰坦尼克》这种老电影变身3D版还能在中国横扫九亿票房,远远超过美国本土票房,好莱坞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都不敢说他们不在乎。所以,我们不断在美国电影中看到中国功夫,中国场景,看到功夫熊猫,看到东方美女。可是,这个肉墩墩的熊猫阿宝是我们传统中的功夫英雄吗?绝对不是,他和怪物史瑞克一个妈生的,标准梦工厂的线条,标准的美国梦,标准的阿甘啊。所以我们呢,真要认为《功夫熊猫》是好莱坞送给中国的大礼,那就是阿宝了。

  至于好莱坞这些年的大片中,中国景观的呈现就更加微妙了。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3》就是个典型例子,其中的“上海段落”,剧组一边取景最繁华的新陆家嘴,一边取景前现代的西塘古镇,两个地方都很好,中国人看着好亲切,中国宣传的话题也有了,但是你去问问美国人,他们会说,是啊是啊,上海和亚洲很多城市一样,现代的现代,落后的落后。还比如,《2012》中,很多中国符号,搞得很多中国人很激动,中国官员、中国解放军和美国人一起拯救人类,诺亚方舟上也写着“中国制造”。可是,去看看美国影评,这个“Made in China”是正剧是“笑果”?那句“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为什么要用汉语来广播?所以,我的建议是,面对好莱坞的媚眼和暗器,我们既不用太兴奋也不用太紧张,好莱坞电影,肯定不会帮我们做国家传销,更别指望他们和我们一个心思。

《北京55天》剧照《北京55天》剧照

  美国人嘲讽自己和嘲讽中国人,完全是两码事

  黄运特:迪斯尼卡通市场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以白人为主角的片子已经卖不掉了,像白雪公主的那种,所以必须要用有色的来做转变,像花木兰和功夫熊猫。

  美国白宫记者招待会每年都会开一次,就是总统先生请客招待感谢各大媒体常驻白宫的记者。招待会的形式是请那一年最红的说笑话的人做主持。总统要先站起来讲几个笑话,有的是关于自己的,有的是别人的。然后这个主持人就要站在那里损这个总统一个多小时。这在别的国家是几乎不可想象的。在那样的文化背景下,你不能孤立地看,说这部或那部电影是嘲笑中国人的,你要想一下,他们的总统会花钱请人过来损他,在那样的一种文化传统里面,再看他们丑化中国人或是把别的民族当笑料,尽管在我们看来是很可恶的,但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那又是很正常的。

  毛尖:黄老师讲,要在美国这个大语境中去理解陈查理,黄老师由此也对陈查理有很多同情性理解。但坦白说,我可能会走得偏激一点,或者是个人化一点,我的感受是,不太想对美国人作如此同情的了解。黄老师好像暗示了嘲讽是美国人的文化天性,但我们看美国电影也好,看美国报纸也好,他们嘲讽自己和嘲讽中国人,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偷渡的集装箱里,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尸首;恐怖分子的联络名单里,我们听到中文发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好莱坞 电影 中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