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我在上海设立礼乐传习所的实践

2014年05月23日13:47   文化专栏  作者:龚鹏程  
中国古代的礼乐中国古代的礼乐

  近年我推动礼乐文明复兴,已活化了一些书院及孔庙、办了不少活动。如今为了扩大既有成果、提升礼乐教化层次,本月十七日,又与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上海市礼仪协会共同发起设立“礼乐传习所”。欲推动礼乐文化的学术研究、宣传、推广、保护、展示、演出、传习等工作,将上海建成中华礼乐文化传习的示范基地,将来更可进一步推向全国各地。“传习所”的制度,跟“国学”一词一样,皆源于日本,晚清时传入中国。但渊源本于《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明大儒王阳明因此有《传习录》一书。只是日本将此精神体制化而已。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亦参考传习所的功能运作。如昆曲、上海越剧,泉州歌诀,打城歌,郑州太医泉,黎族打柴舞,无锡梧声古琴,凤凰苗族银饰制作等,均设有传习所,借以传播理念、培养人才、发展技艺,颇具成效。但均仍局限于技艺方面,尚未上升到整体礼乐文化的内涵,故我们的成立,意义重大。

  上海以十里洋场著称,然而却是国学在近代发扬之重镇。当年章太炎先生曾为设在上海的国学保存会机关报《国粹学报》撰文,于《民报》第七号即刊有先生的《国学讲习会序》。如今我们在上海办礼乐传习所,窃以为足以绍述发扬之。

  目前我们的礼乐传习所,旨在研究、讲习、传播礼乐的知识及文化,以教育为基,将礼乐文化宣扬、推广至社会各个领域,营造礼乐文化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通过礼乐研究、书籍资料的整理发行,礼乐的现场演习,或动态或静态的礼乐展览,礼乐论坛、讲座、培训等,集学术性、社会性、生活性于一体的活动形态,在社会各界营造出浓厚的礼乐风尚。从根源处改善城市道德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上海市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那是不用说了。如若我们做好了,自然会起到对全国各城市的辐射作用。而当前我们的工作即包括:

  1、对传统礼乐如何落实于现代城市文明建设,进行具体研究;

  2、举办礼乐文化学术研讨会,探讨当前礼乐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方法,促进礼乐文化工作经验交流;

  3、出版礼乐文化相关研究著作、教材,结合出版、图书、音像、媒体,推广礼乐文化工作;

  4、建立礼乐文化展演中心,进行礼乐文化的展示、演出,并进而活化孔庙等传统礼仪场所;

  5、建立礼乐文化传习中心,进行礼乐文化的培训、传习;

  6、建立“礼乐传习所”网站,进行礼乐文化的宣传、推广,搭建国内外礼乐文化、礼乐传承人才、政府与民间合作交流之重要平台,并利用网络进行礼乐教育;

  7、协助国家礼乐文化的制作、修订、评估,组织专家对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果、经验,进行调研、论证、评选、建立标准和推广、认证;

  8、促进国际礼乐文化的交流,使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礼乐文化传扬的成果和当代价值。

  要做和可做的事很多,头绪甚繁;不过不要紧,且待我一一落实,给大家当个新时代的案例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礼乐 龚鹏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