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邓洁:以克制煽情成分 并未开公司

2014年05月13日11:28   文化专栏  作者:纸牌屋  
导演邓洁导演邓洁

  原文标题:舌尖2《家常》导演邓洁回应“煽情太多”:我们已经很克制了

  撰文/孙丹

  “今天我要为一位母亲说几句。对她来说,这是一个不完美的母亲节。在这个急剧变动的时代,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艰辛与无奈,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

  这是舌尖2第四集《家常》导演邓洁昨天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

  《家常》登场后,争议也随之登场。美食太少,煽情太多,三观不正……甚至对片中人物出现不少用词激烈的批评声。

  邓洁在接受纸牌屋采访时表示,“如果大家觉得(片子表现得)太用力了,或者片子本身存在处理上的问题都可以讨论,我接受大家的批评。但是,我不能忍受有人来伤害我的主人公。”

  “家常”本就没有标准

  “当时想要做《家常》时,就确定主题是食物与家庭的关系。”

  邓洁告诉纸牌屋,一开始提到家常,大家都会联想到一些大家族或者三口之家,但他们慢慢地发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人口流动性强的当下,家庭其实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一个家庭中,会有人离开,也会有人回来,又或者会有重组,这些都是家庭生活,都值得关注。

  “并不是说只有团聚的家庭才能拍。其实,这样(分离两地)的家庭在舌尖2中并不少,《脚步》中制作雷山鱼酱的家人也是分离的,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留守老家。”

  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漂”成了关键词。家人子女长期漂在异地成了一种现象,邓洁希望寻找到一个漂泊的家庭。

  2013年夏天,邓洁在北京、武汉和广州都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发现了陪读家庭人群。这个人群的数量很庞大,在一些城市里,他们还会聚居在一起。

  最后,邓洁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近找到一片老式住宅区。“在那里你会发现,随便走进一个弄堂,不止一家会飘出乐器声,可能是小提琴、钢琴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找到了子钰母女。”

  《家常》中,子钰的母亲陪着她从河南来到上海学琴,为女儿学做上海红烧肉,在镜头前缓缓道出自己的心声。可不曾想,红烧肉的烧法、求学的历程却招来网友的不解、疑问甚至谩骂。

  “片子中并没有说这是河南的做法,解说词说的很清楚,子钰妈妈的手艺是来到上海以后,跟邻居学的。这的确就是上海加老抽、生抽和冰糖的做法,一点都没有错。”

  邓洁表示,子钰虽然年纪还小,但她在很多地方生活过,她的口味并没有很强烈的地域特点,完全来自于妈妈做的菜。子钰想吃什么,妈妈就做什么,怎么好吃就怎么做。因为家常菜本身就是根据家人的口味来做的。

  “我理解的家常菜,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和心意烹制的菜肴,它没有标准,无所谓正宗,它是一个家庭独有的饮食习惯。”邓洁在长微博中这样阐述着对“家常”的理解。

  煽情太多?已经很克制

  不少网友看了《家常》表示,故事似乎比之前几集少了,煽情的部分太多。

  邓洁告诉纸牌屋,在舌尖2中,除了第三集的《时节》里面的小故事相对多一些(该集原本作为日播播出模式时,是放在第一集的位置,主要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他分集都是一样的,都是七个故事。

  “我们拍的时候可能会拍八到九个故事,最后会做一个选择,呈现出来时基本上是七个故事。”

  邓洁还表示,因为片子要说的是相对复杂的问题,不希望武断地表现。生活是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

  “可能在目前播出的前三集里,大家看到的是食物和主人公直接发生关系,他们可能是食物的制作者、种植者。但‘家常’这个题目本身决定了,我的主人公不可能是从事食物制作工作的人,他一定是家里的普通人。在普通人的美食烹饪中,当然会有很多生活中的东西和个人印记。”

  片子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做法,为何子钰妈妈会有这样的饮食搭配,这都是每个家庭独有的。邓洁认为,“并不是说今天我们要公布一个美食制作的标准,比如制作红烧肉的标准是怎样的,这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是菜谱做的事情。”

  而谈到太煽情时,邓洁说,“其实我们已经非常克制了。我们在原有的素材当中还有更多内容。”

  其实在播出前,邓洁对片子还进行了删减,包括压缩了子钰妈妈的一些部分,就是希望压缩煽情的内容。

  “但这是子钰妈妈真实的心声,是她当下所面临的无奈与困惑,我觉得特别打动我。”

  五年没回一次家是误读

  对子钰家庭的选择,对子钰母亲在镜头前那段话的抨击,令邓洁有些不解和无奈。

  “子钰以最小年龄参赛并摘得世界中提琴领域最权威大奖,她的成就很厉害,她本身的天赋和兴趣使得这个家庭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邓洁告诉纸牌屋,子钰妈妈来陪读,爸爸在老家做坚强的后盾,包括她的爷爷奶奶都是非常支持的。“一个孩子有能力走到这一步,相信没有哪一个家长会说,算了,我们放弃吧。其实,实际上是女孩在带着母亲往前走,而不是她的母亲在要求她。”

  关于为学琴五年不回家的说法,邓洁解释道,“其实,片子里说得很清楚,‘五年来寒暑假我们没有回去过一次’,只是别人放寒暑假时可以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回去,但由于他们要练琴,所以寒暑假没有回去。”

  邓洁说,其实,子钰奶奶在最初确诊时,她们就回去看望过奶奶。但是,癌症化疗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而正在读书的女孩无法长期陪伴在奶奶身边。所以,家里人做了分工,但并不表示他们就没有联系,也没见过面,他们一直都有联系。

  为何子钰母亲在镜头前有这样的表现?“子钰妈妈心底对此事有着深深的自责。片中的那段采访其实是连贯的,我没有剪过,她可能有一个语境的问题,当时我觉得她说得挺明白的,但没想到网友更多地注意在五年没回去上,当中一些细节略过了。”

  邓洁有些自责地说,对于片子的处理方法等都可以进行自我检讨,包括节奏过快,一些细节大家可能没法捕捉到,“这些我都可以检讨,这是我的问题”。

  然而,片子播出后,子钰母女的生活受到很大困扰,媒体的采访、网友的攻击谩骂,甚至连爱惜子钰才华的老师帮着说话也被攻击,“这有点太过分了”。

  面对给子钰母女生活带来的困扰,邓洁说自己非常内疚并希望大家能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用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其实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真实状态,这样的母亲并不少见。

  “我们尊重他们家庭的选择,毕竟这是他们家庭内部共同决定作出的抉择。我觉得,我们应该善意地去理解这位母亲。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很无奈,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难处。这些难处不是她个人情愿的。”

  在采访过程中,邓洁一再表示,“大家可以和摄制组来讨论怎么做这个片子,大家觉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可以改。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片子,但是对这对母女,不要去伤害她们。”

  跑题?美食的时间量并不少

  还有人认为,舌尖2“跑题”了,美食的量太少,如果想看人的故事,可以直接去看人物节目。

  对此总导演陈晓卿表示,“可以自己量一下看看(美食)量到底少了没有,可以查一下时间。”

  而邓洁告诉纸牌屋,“其实,我这边有具体的数据,正片是47分钟的长度,我的片中关于美食的获取,包括采摘、捕捞、挖掘等,加上美食的制作和美食的享用,仅仅是这些镜头,还不包括叙事,总共加起来有35分钟左右的量,所以量并不少。”

  看完片子不难发现,片中关于食物制作的过程都交代得很详细,包括泡菜、西瓜酱、红烧肉的制作过程,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有哪几种做法,还可以加点什么东西。

  “我觉得,可能故事当中表现出来的更具争议性、话题性的社会内容,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大家会觉得美食少了。”

  在片中说一个故事,需要有交代人物关系、情感的镜头,“不可能每一个镜头都是食物”。

  邓洁说,美食的比例、故事的比例其实并没有一个定规。“但是每一个片子在最后剪辑的过程中,陈老师和我们所有的导演都在一起审片,这是大家共同作出的决定。”

  谈及寻找故事和人物的过程,邓洁表示,有时有些故事的寻找确实很困难。

  “就比如片子中寻找到的这位孕妇。其实我们在全国的寻找过程中,已经找了四个孕妇。我们已经试拍了一位重庆的孕妇,但还是觉得她的生活不够普通人、不够家常。因为她自己的家里有一块地,养了点鸡鸭种了点菜可以给孕妇吃,这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条件的。所以试拍一次后,我们还是放弃了这个故事。我们还是想找更普通的人家,最后找到了珠海的这位孕妇。”

  每一个故事都是邓洁的心头肉,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现在都像邓洁的家人一样,遇到事情时也会给邓洁打电话。“子钰母女在网上遭到攻击后,片子中其他的主人公给我打来电话,希望转达对她们的支持和慰问。”

  邓洁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电视工作者,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反而是他们帮助了自己,“能认识他们并能进入他们的一段生活是我特别荣幸的一件事”。

  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深入一个家庭,拍摄到生活中很私人、隐秘的情感。“这些家庭都很善意地、开放地面对我们,让我们拍摄。像这样的家庭(子钰家庭)我们也要关注,并不是说,我要拍的家庭全是其乐融融、一团和气。如果我真这样拍的话,可能又会有人说我太粉饰了。”

  “这一集我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放映过,都非常好,而且这一集的收视率也非常好,收视曲线也非常好。没有说看到那儿就转台的,没有显现出来。”总导演陈晓卿告诉纸牌屋记者。

  面对网友的质疑,总导演陈晓卿认为,观众感觉到什么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对这个节目的爱护。

上一页12下一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导演 克制 家庭 舌尖 家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