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电影只有黑泽明能拍

2014年04月28日11:40   文化专栏  作者:文学报  

  上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其墨西哥家中逝世,享年87岁。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导演是他年轻时的梦想,“但现在我必须说,我永远不会导演电影,因为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但事实上,他参与创作过51部电影作品,其中大多数是短片和电视电影。有史可查的马尔克斯电影处女作,是1954年的短片《蓝色龙虾》。10年后,他参与改编了胡安·鲁尔福的小说《金色公鸡》,该片被认为是上世纪60年代电影黄金时期的佳作。他参与创作的电影剧本还有 《俄狄浦斯市长》、《爱与群魔》、《寡妇蒙蒂尔》等。

 

《血色清晨》海报《血色清晨》海报

  除了参与编剧,马尔克斯还曾在银幕上客串出演。1965年,根据他的小说《他们不是本村的贼》改编的同名电影里,马尔克斯奉上银幕处女秀,该片的主演还有布努埃尔、胡安·鲁尔福、利奥诺拉·卡林顿等富有声望的艺术家。之后,他还在1979年的《我心爱的玛利亚》、1990年的《马贡多》中亮相。获诺奖之后,他还担任了“新拉美电影节”主席。

  马尔克斯最爱看下午场电影,他说,下午三点的电影院像一座博物馆,两者都有一种冰冷的空气和葬礼般的寂静,“下午三点是真正的电影工作者喜欢看电影的时刻。电影可能非常好,也可能一塌糊涂。这无关紧要。如果在街上有人对一位真正的电影工作者说某部电影糟糕得让人受不了,他一定会兴致勃勃地去看下一场,好确认那部影片确实很糟”。

  尽管喜欢看电影,但马尔克斯对自己的作品被改编却始终保持着审慎的态度,他用来击退电影版权商的绝招就是涨价,“往高处开价,用他们最擅长的价格战击溃他们”。经典作品《百年孤独》之所以迟迟未能被搬上银幕,就是因为他不断地提高版权报价,“只要我能阻止,(改编)就不会发生。我喜欢在读者和作品之间保留一种私人关系”。还有一种说法是,马尔克斯认为只有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才能将《百年孤独》拍成电影,黑泽明的去世,使得他断了将其改编成电影的念头,他说:“故事一旦被搬上银幕,它就会大逊其色,而形象在强加给观众时会比书中的文字更有影响力,这就完全破坏了小说的文学价值。《百年孤独》那么长,变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依我看,它会更像一部可以放映十年的电视连续剧。其效果也会和小说完全不同。”

《霍乱时期的爱情》剧照《霍乱时期的爱情》剧照

  2007年上映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目前根据马尔克斯小说改编的影片中最受瞩目的一部,为了获得授权,制片人斯科特·斯坦多夫整整努力了三年,其间他致信马尔克斯,表示自己会像小说主角阿里萨那样等待五十年不放弃,最终马尔克斯同意以300万美元的价格出让电影版权。曾获奥斯卡最佳编剧的罗纳德·哈伍德操刀改写剧本,然而当斯坦多夫和哈伍德带着首稿剧本登门拜访时,马尔克斯提出的意见出乎他们的意料———剧本太忠实原著!马尔克斯说:“如果要拍电影的话,你们需要从书中走出来。我想你们不是第一次听说‘改编’这个词。”

  短篇《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是马尔克斯被改编得最多的小说。1987年,意大利导演弗朗西斯科·罗西将其搬上银幕。改编完剧本后,罗西按照合同将剧本交给马尔克斯过目,但马尔克斯回答:“如果你真想搞电影,就不要让我看剧本,否则我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争论,就拍不成了。既然我愿意让你们写剧本,我最好还是不要看。”影片公映后,影评人认为它相当忠实于原著,马尔克斯说:“我相信,影片一定不同寻常,因为罗西是个不同寻常的导演。”1992年,中国导演李少红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血色清晨》上映,故事的发生地改换到了中国的农村,在保留小说本身发展的过程和叙事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文明和愚昧的冲突,将“人对人的谋杀”案升华为“愚昧对文明的谋杀”,影片获第14届法国南特三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球奖。

《没人写信给上校》海报《没人写信给上校》海报

  上映于2000年的影片 《没人写信给上校》 讲述了一个略带幽默的苦涩故事,由墨西哥导演奥图罗·利普斯坦执导,影片获第5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11年上映的《苦妓回忆录》改编自马尔克斯创作于2004年的同名作品,这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灵感来自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围绕”老年、性、死亡”的主题,书写了对爱情的礼赞,亦是献给生命的颂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马尔克斯 电影 百年孤独 黑泽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